第141章 对,就是这样的!(第4/5页)
如果出了什么重大成果,那大概就都成了燕北国际研究中心跟华清袁正心数学科研中心联合做出的成果……
谭路远仿佛看到了华夏数学界未来最强势的学阀即将崛起。
如果乔喻再把数学类各种大奖都拿一遍,尤其是拿到菲尔兹奖。
再加上这两人导师在国内跟世界数学界的地位。袁老自不必说,还活着的菲奖大佬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力无需多言。
田言真则跟科学院那边的合作一直很紧密。本身还是世界权威数学大奖阿贝尔奖的评委以及国际数学顶刊的编委……
乔喻跟乔曦以后顺着这条路会发展什么样,谭路远简直不敢想。
整合了燕北学派跟华清学派,跟科学院那边在搞好关系,未来华夏数学发展大概真就只能看京城了。
如果再加上据说洛特·杜根、彼得·舒尔茨、皮埃尔·德里尼等等教授都跟乔喻关系不错……
算了,谭路远懒得想了,不过他已经决定了,回去就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多跟燕北、华清数学方向进行合作。
当然,最重要的,谭路远觉得现在就应该在眼前这个对母子面前刷刷印象分了。
于是,顿了顿后他又面带笑容的说道:“看来今天中午,又能蹭上一顿饭了。”
虽然谭路远在数学界的地位并不如袁正心跟田言真,但以院士之尊,自然不会是少一顿饭的。
但这句话,很容易拉进彼此间的距离。是的,谭路远在做妥协。
哪怕对面那位妈妈的年纪其实跟他的女儿年纪差不多大。
“必须的,今天中午应该我跟我妈请大家吃饭,还是甲所吧!爷爷,你帮忙订包厢,我来请客。”乔喻很大气的说道。
不怕花钱,而且甲所也是可以用华清的学生卡的……
“嗯,乔喻,给你老师也发给消息,让他一起来庆祝一下。”袁正心开口说道。
“哦,好的,爷爷。”
……
“嗯?袁老决定收你妈妈当学生?”
“是啊,田导。袁老说我妈妈空间想象力跟抽象思维能力很强,适合学习几何,说要让我妈继承他的衣钵来着。”
“你昨天那不是还说今天打算带你母亲去京城逛逛?怎么突然有这个事情?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吗?”
“田导,电话里说不清楚,要不您还是中午来吃饭的时候再说吧?还是在甲所,昨天那个包厢。”
“好,这个时间挺巧,再晚一天我又要出门去欧洲一趟。”
“额?您又要去欧洲干嘛啊?”
“有个会议要去参加,不说了,我等会就过去。”
挂了电话,乔喻松了口气。
导师明显不是很生气,这就很好。不过导师又要出远门了……
虽然才来了燕北大学半年时间,但据乔喻所知道的,自家导师已经起码已经出门十多趟了,有三趟是国外。
六十多岁了还要到处跑,乔喻都觉得有些辛苦了。
当然,乔喻此时不知道的是,田言真为了尽量保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检查他的功课进度,其实已经尽量减少了出远门。
推掉了许多会议安排,不然他还会更忙。
不过挂了电话的田言真是真懒得去想会议的事情了。
只觉得这个世界很荒谬……
袁老突然收了乔曦做学生?他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师妹?
……
就这样到了中午时候,三位数学院士又跟乔家母子坐到了同一张餐桌前,只是今天少了夏可可。
田言真也从乔喻口中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说实话,很意外……
从理论的角度来讲,智商是有可能遗传的。田言真记得之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从遗传学、行为学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智商的遗传性。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的智商主要是遗传跟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一定就会很高。
因为田言真还记得,智商的遗传并不是单基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
这也就意味着在传递过程中非常的随机性。其中就包括了大脑皮层厚度、灰质密度、脑神经元连接性等等……
同理,后天的环境跟教育同样极为重要。
所以理论上两个高智商的人结合,往往意味着有更高的几率培育出高智商的下一代。
但仅仅只是几率而已。
尤其是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高知群体往往结婚生子的年纪比普通人更晚。
甚至很多都错过最佳的哺育期,再加上一般学历较高的父母,要多胎的意愿更小。
所以在只生一个的情况下,遗传过程稍微出点意外,孩子的智商可能就平平无奇了。
这也是明明两个家长都是名牌大学博士,智商肯定不低,但生的孩子却是学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