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看吧,发文章并不比喝水难多少!(第4/6页)
说到这里洛特·杜根加大了音量,显得更为肃穆:“乔喻,我不会因为对你很看好,就放低了对文章的要求。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论文的质量,以及你的设计是否真的如同你说的那样,能够在数论跟几何之间架设起桥梁。”
“太感谢你了,杜根教授,你的要求恰好是我最不担心的!不瞒你说,我的导师跟袁正心先生都说应该申请重点数学项目。
等我的好消息吧,我会尽快准备,争取九月就能把两篇文章完成。再次感谢你的指点杜根教授,再见。”
“我很期待你的文章,再见。”
挂了电话,洛特·杜根的心情更不错了。他是真的很期待乔喻能交出怎样一份答卷,在他看来理论数学界其实已经得沉闷太久了,是该有一些惊喜了。
……
燕北大学,挂了电话的乔喻心情了也很不错。
导师跟老薛说的没错,多认识一些有能力的朋友果然是有帮助的。
类似的问题他是不太好意思去请教田导跟袁老的。
哪怕他有非常合适的理由,但跟导师去说把论文这么细致的拆分去写,多少有些讨骂的嫌疑。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得到了一位世界公认顶刊主编的肯定。
哪怕自家导师也是一些国际重量级期刊的编委,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乔喻觉得还是洛特·杜根这样的主编更为专业。
于是乔喻第一时间又给陈师兄打了一通电话,不只是告知了师兄这个好消息,顺便把两篇论文的题目都想好了。
他为第一作者,陈师兄做第二作者的论文题目是《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基础理论构建》。
至于陈师兄做第一作者,他做第二作者的论文题目则为《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下的几何结构验证与基础性测试》。
第一篇论文对于乔喻来说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还是很轻松的。
毕竟前期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他甚至还要把一部分留到第二篇论文。
真不是乔喻想水更多,主要是如果把更多内容加入进去,那陈师兄那边需要验证的东西就更多了。
第一篇论文乔喻只打算详细阐述三个核心思想的内容——模态空间、模态距离跟模态密度。
相对应的,陈师兄需要做的工作也就较为简单了。验证模态距离的数学性质,包括非负性、对称性、三角不等式这些。
其次就是模态空间的连通性跟完备性,以及模态密度函数的测试。
因为是说明性的论文,所以需要具体的案例,这块乔喻也已经把陈师兄找好了。
直接构造一个简单的模态空间,将素数对分布映射到模态点,并以此来测试模态距离和密度的规律。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式,还要感谢张远堂与陶轩之两位教授。
前者证明质数有限间距,虽然七千万这个数值大了一些,但起码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后者则已经将七千万这个超大值缩小到了六百。而且这个结果已经被广泛认可。
所以只要用他的方法在这个简单模态空间中,最终测试并通过公式转化后的结果,跟这些数学家推出的结果相符就足以说明这一框架的正确性,以及应用前景。
怎么说呢……
虽然说前人的研究成果,属于已经把果树底下的果子给摘光了,让后人只能登上梯子才能去找到果实。
但起码这些已经摘下的果子可以给后人在攀爬的途中充饥,支撑他们爬到更的位置去寻找更丰硕的果实。
总之,乔喻就是这么理解的。
所以最后跟陈师兄交代的时候,语气也格外语重心长:“陈师兄,这篇论文怎么写你大概有谱了吧?”
电话里,陈师兄立刻回复道:“放心吧,小师弟,你都说到这种程度了,我要是还搞不定,明天我就自己去找一块豆腐撞死!”
“不光是要能写好,关键是效率啊!陈师兄这次可不是为了我,或者为了咱们课题组,是为了你能在学校里抬起头来做人!
我可是直接为了你专门给的主编杜根教授打了电话的。原本我打算论文写的更完整的,现在也为了你要去掉很多已经完成的内容,所以一个月,有问题没?”
“放心吧,小师弟,从今天开始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一个月,咱们就一个月!”
“嗯,那加油吧,陈师兄,你也不用每天给我发进度了,一周一次就行了。加油!咱们争取这学期结束之前论文就能上刊!”
“不说了,小师弟,我先去干活了!”
“去吧,去吧!”
挂了电话,乔喻能感觉到陈师兄此时的驱动力有多足。
果然,人还是要适当的逼一下,不然大概陈师兄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潜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