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3页)
知道秦念的解释是为嬴政解惑,张良却皱起了眉头。
秦念本可不提及他的名字,却偏偏多次提及。
这显然是不死心。
还是想劝嬴政用他。
张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毕竟他又做不了什么。
刘邦应在被押往咸阳的路上。
项氏一族都在关中栎阳,此时定然已为嬴政派兵所围。
秦念不提陈胜吴广的出身,必是认为他们对暴秦不会造成威胁。
张良冷着脸拿起刀。
削去竹简上为墨迹所糊的部分。
【秦念:刘邦,你说是拜没有统军经验的韩信为大将军,实则并没有给出军队的指挥权限。直到以还定三秦之策确定韩信的能力,又在彭城兵败于项羽被迫逃窜之后,才允许韩信去收编残军阻击楚军。】
【刘邦:……】
刘邦悲痛地闭上眼睛。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不能得罪秦念吧!
之前他没开罪秦念,秦念提兵仙蒙尘都没把这事说出来。
结果刘彻替他美言,强调章邯败于他之手,这等同于质疑秦念对武将能力的判断、并且算得上辱秦将无能。
秦念的反击立即就到了!
韩信抿着嘴。
这次不是不高兴,而是不想在义子面前笑。
为父者如将,严才能肃军容。
刘邦当时确实没有给他兵权,但采纳了他还定三秦的计策,也是那个时候对他“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他曾因此对刘邦感恩戴德。
如今看来,竟正如秦念所言,是在确认他的能力。
………
刘彻咳了一声,以掩饰心虚。
卫子夫目不斜视。
今日臣子休沐,陛下来椒房殿看望她和据儿。
在她看来,高祖和陛下被秦皇讥讽,都是罪有应得。
高祖编造神异,令陛下对巫蛊笃信不疑,导致巫蛊之祸。
陛下以言助高祖,却弄巧成拙,使得高祖为秦皇所嘲。
【嬴政:章邯降楚?】
早就确定韩信的能力,嬴政对刘邦怎么用韩信并不在意。
现在他更想知道章邯的将才体现在何处。
败给韩信,不能否认章邯的能力。
但降楚,也就意味着章邯不止败这一次。
………
秦念又去敲了甲方的窗。
理论上来说章邯灭陈胜这件事与胡亥的关联更高,但赵匡胤把这事说了出来,秦念就不确定了。
要说和刘邦关系紧密也说得过去,章邯不平张楚,项梁就不会渡江,刘邦就不会依附项梁。
又或者赵匡胤只说了章邯平张楚,不讲细节也不违反规则。
当然也有可能是赵匡胤已经违规。
不过先前刘彻不慎说出车令购马失败,没被甲方换掉。
她也两次违规,只是后续进行了补救。
可见违规一两次不算严重,她询问甲方应该不会伤害扮演赵匡胤的打工人。
秦念还是避开了赵匡胤提的“平张楚”,只问能不能说章邯领刑徒军作战。
【甲方:可以。】
【秦念:这不属于“话题人物时间重合时,不能提及与无关人物关系更紧密的史实”吗?】
【甲方:此处为同级紧密程度。】
秦念明白了。
甲方的意思是紧密程度分等级。
虽然章邯的事与胡亥更紧密,但以等级进行划分的话,与刘邦的紧密程度同级。
那她就不用担心了。
等她切回聊天群,才发现群里已经有人作答。
【李世民:巨鹿之战,项羽以破釜沉舟之势以少胜多,击败章邯。后章邯再度败给项羽,降楚,项羽许诺封他为雍王。】
李世民这个回答看起来没有问题。
但秦念怎么看,都觉得被他这么一说,章邯就像个一直输的憨憨。
………
嬴政盯着章邯看了片刻。
认为章邯还是更适合当少府。
章邯无地自容。
【秦念: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败给项羽不算耻辱,就是韩信在垓下之战对战项羽,初次交锋也是不利而退。】
韩信皱眉。
他以三十万对战项羽的十万,但分成了六部。
率前锋与项羽作战,初战确实不利而退。
但那是计策,引项羽向前,孔藂、陈贺才能从左右翼攻项羽。
他再度引兵攻项羽,如此项羽大败。
韩信怀疑是刘邦让史官作祟,没有写清楚当时的战况。
………
秦念故意省略后续的战斗,就是要讲清楚项羽的武力值。
虽然韩信不利而退大概率是引项羽冒进,但史书没写。
史书只有“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省略了关键点,那初战不利就既有可能是韩信之计,也有可能是项羽之勇武出乎韩信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