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3页)

于是李敢被霍去病揍得抬不起头。

但不妨碍躺在地上的李敢继续放声大笑。

霍去病:“……”

他总不能因为被李敢耻笑,就将其射杀。

这里没有鹿。

【秦念:你们应该感谢朕给你们辟谣的机会,说谢谢了吗?男女不忌的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其他心里应该有点数的汉皇们?】

【刘邦:……】

【刘彻:……】

【刘盈:……】

【刘恒:……】

不能发言但能看到天幕的还有刘询。

而这一连串的省略号,已足以让刘邦倒吸一口冷气。

此时能发言的汉皇总共就只有五人!

倒不必都如此肖似他!

后世其他皇帝倒是知道汉史,此时虽然都因这整整齐齐的“……”忍俊不禁,但还不至于觉得惊奇。

只有嬴政皱起眉头。

大秦亡于……这种王朝?

秦念则是觉得扮演汉皇的打工人们都相当有趣。

【秦念:秀儿,你为何如此格格不入?】

【刘秀:……】

迫害完刘秀,秦念心满意足地转移话题。

【秦念:章邯大破齐魏联军,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

见秦念总算放过了先前的话题,刘邦不知第多少次松了口气。

又见六国余孽之氏,嬴政本该如命人如围捕项氏那般捉拿魏齐余孽。

但想到最终的赢家是布衣刘邦,嬴政只是冷眼。

不过就算嬴政不下令,治下有天幕提及之人时,各郡官吏都极为紧张。

也必然会主动抓捕这些人,押送咸阳等候陛下处置。

【刘邦:魏王魏咎是章邯围攻临济城时,为民与章邯约降,自焚而死。】

虽然刘邦很不想继续得罪秦念。

但天幕面向各朝黔首,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只能从天幕中得知历史。

同为王者,刘邦不忍魏咎之死被秦念这般一笔带过。

此外,他也从秦念说韩信未曾屠城时,确定秦念有爱民之心。

他补充此言,或许不会得罪秦念。

也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秦念并没有被这句话影响,而是继续往下描述。

【秦念:田儋堂弟田荣、魏咎弟弟魏豹逃到东阿,章邯包围东阿城。】

【秦念:项梁携项羽、刘邦支援东阿,章邯败退。】

刘邦再度提心吊胆。

此后项梁派遣他和项羽攻打城阳县,攻下后……屠城。

【秦念:项羽刘邦追击到濮阳县,章邯再败,退入濮阳城。】

刘邦缓了口气。

果然,只要不得罪秦念,他就不会刻意提起这些过错。

屠城在秦末虽然普遍,但黔首必然惧且恨。

当初韩信论述还定三秦之计,就提到项羽坑杀秦卒、屠戮咸阳,关中百姓皆恨项羽以及他所封的三王。

………

章邯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注意到他。

从后世秦皇定论他是顶级武将开始,大秦所有武将都对他生出敌意。

若是连胜还好。

这般连败,结果就是看向他的目光都如刮刀一般。

【朱棣:刘项攻濮阳不下,转而攻城略地至雍丘,刘邦麾下将领曹参斩杀李由。】

因父皇与秦念的争执,朱棣不介意给秦朝添点堵。

李由是李斯的长子,也是始皇帝的帝婿。

朱棣还想借助李由引申至李斯之死,可惜被天幕视为违规。

………

李斯脸色骤变。

他的长子死在曹参手中?

尚未及冠的曹参:“……”

他知道天幕此次话题结束后,他就该收拾行李,等着被“护”至咸阳。

萧何是和刘季一道入关,不同点是刘季为“被捕”,坐的囚车。

而萧何是“被护”,坐的马车。

曹参已经看到了灰暗的未来——

是谁还什么都没做,就已经得罪了大秦的重臣?

后世秦皇说大王没有辜负有功之臣,可也没说臣子建立功绩之前能得其庇护。

不然韩非是怎么死的?

坐在囚车中的刘季眯了眯眼睛。

这朱棣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刘邦:李由勇将也!镇守荥阳城时,吴广不能攻下;雍丘之战实为项羽过于神勇,故不能敌!】

刘邦立即替李由说话。

顺带把李由兵败之事归功于项羽。

这也是事实。

项羽作战向来身先士卒,曹参能够斩杀李由,那是因为李由率领的秦军已被项羽冲溃。

年轻的刘季与曹参,他刘邦只能帮到这里了。

………

项羽是谁?

项梁观所有子侄,最终目光落在项籍身上。

若论神勇,项氏一族中由以项籍为最,即便他此时年仅十二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