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3页)

【李世民:……】

李世民的无言,是发现原来不仅是儒家在编造伪史,佛教居然也会为了政治利益刻意诽谤。

佛教五戒中的“不妄语”何在?!

李世民直面再兴佛道带来的后果。

【朱元璋:高僧不妄语,法琳之言未必是假。】

【李世民:你在当着朕的面造谣?】

【秦念:谁让你废止你爹的《沙汰僧道诏》,崇佛道的后果看到了吧?这和尚造个谣,就能让后世的皇帝真心实意地怀疑你的血统。】

【李世民:……】

李世民已许久未曾这般大怒。

朱元璋为后世皇帝,甚至是声誉榜前九的皇帝,居然信僧人这等妄语!

更令李世民愤怒的,是他分明清楚僧道极为擅长蛊惑人心。

他却没有干预,反倒认为寺观有利于安抚民心,也能安抚自己之心,故废止《沙汰僧道诏》,修建佛寺为阵亡将士荐福。

结果佛教竟如儒家待汉武帝一般待他?

【朱元璋:秦皇,你如何确定这是谣言?】

【秦念:朕考古的结果,是二凤确实出身陇西李氏。不过朕不好解释如何考古,就从谣言本身辟谣吧。】

现代基因测序的结果,是李唐皇室的父系基因标记属于汉族高频分支,且极有可能源于陇西李氏。

但秦念不能拿基因测序的结果作为论据。

逻辑上来说,嘉庆时期怎么也不可能发展出DNA鉴定的高科技。

那就只能否定“高僧不妄语”。

【秦念:法琳造谣事件对李唐皇室的影响极其恶劣,没有被正史记载,该事件仅记录于佛教典籍。朱重八,你看到的版本里,法琳是怎么在李世民手里活下来的?】

李治眉头紧锁。

法琳诋毁李唐皇室血统,却仅被阿耶判处流刑,是因为法琳是佛教高僧。

阿耶若是直接将其诛杀,必损信众之民心。

法琳死于流放途中,则既达到惩戒的目的,亦不会引发民间不满。

可如今看来,佛教却有可能掩饰真相?

【朱元璋:《续高僧传》中记载,法琳曾于《辩正论》中言“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唐太宗命法琳念诵七日观音,看七日后能否临刃不伤。】

李世民冷眼看着天幕。

若佛教记载法琳当真临刃不伤,那他还真就得试试法琳的“神通”。

【朱元璋:七日间法琳不念观音惟念陛下,言唐太宗光宅四海,即是观音。若唐太宗顺忠顺正,则他不损一毛。】

【李世民:……呵。】

【秦念:朱重八,你确定李世民会因这种诡辩放过法琳?换作是你,你会放过这种骂你祖上是夷狄的和尚?】

【朱元璋:……】

朱元璋无言以对。

若有人谤言他祖上是夷狄,他必诛其族!

让法琳死在流放的路上,那都算心慈手软。

等等,难道让法琳死于流放的路上,就是唐太宗的目的?

【秦念: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这句话是不是妄语?】

【朱元璋:……】

在看完汉朝皇帝编的一系列神异,再想想自己给自己编的神异……

朱元璋实在无法说服自己这句话属于真言。

【秦念:法琳自己写在《辩正论》的东西,他自己都不信,要诡辩李世民才是观音。他若是高僧,为什么不求真正的观音救他?】

【秦念:要么法琳这位高僧在胡说八道;要么法琳心不诚请不来观音,他算不上高僧。无论是哪种,“高僧不妄语”放在他身上,都很可笑。】

【朱元璋:……】

朱元璋只能沉默。

秦念所言无可辩驳。

【李世民:大唐此后不再尊佛。】

法琳神情恍惚。

先前唐皇只是承诺不信佛道,不修建寺庙道观。

没有说要再度遏制佛门。

但他四年前为了驳斥道家,写的《辩正论》确有“拓拔达阇,唐言李氏”之言。

且已经对外传阅。

是他心不诚,犯下妄语,才招来此番佛门之劫。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劫还没结束。

【秦念:法琳死后,有僧人给他写了别传,这本书应该是被李治给禁了,并没有在华夏流传。】

【李治:朕未禁佛教典籍。】

【秦念:那书应是成于你泰山封禅之后,你是还没来得及禁。】

【李治:……】

【朱元璋:你如何得知此书?】

【秦念:因为这本书在国外流传,如今它又流传回来了。】

李治时期。

彦琮额上沁出冷汗。

他知道这后世秦皇所言之书,极有可能就是他即将编纂完成的《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

秦念所说的这本书,是唐朝僧人彦琮编写的《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