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3页)

朱棣对此相当自傲。

《永乐大典》成书之后,古今各种事务就不再是散落众多书卷之中难以检阅。

甚至这百家之书也有利于大明重振百家。

【秦念:可惜了,朕未能一睹此书全貌。】

【朱棣:……为何?】

以朱棣的聪慧,秦念这话一出,他自是猜到应是《永乐大典》散佚。

【秦念:历经多次火灾与战乱,到朕的手上,就只剩下九千余册。】

这是采用乾隆年间的清点数据。

如果是算到现代,全球就只剩几百册。

秦念本该把数据说得越少越好,来刺激剧本中的朱棣多备份《永乐大典》的副本,以及干掉异族防止战乱。

但代入感太强,秦念希望自己剧本里的华夏也能少些遗憾。

【秦念:你应该多刊印些副本,这些是华夏的文化瑰宝,佚失一册朕都倍感痛心。】

【朱棣:朕必将尽力而为。】

朱棣不是没想过要刊刻,但其中工费浩繁,难以实现。

但秦念早就在唐太宗话题说出造纸术与印刷术的改良之法。

大明若是能富如唐宋,刊刻之事必然可以提上日程。

这是他的功绩,朱棣当然上心。

………

朱元璋眯了下眼。

既然有《永乐大典》,就可以有《洪武大典》。

甚至可以让朱棣这个不孝子来编订。

而其他各朝看到集百家之书被视作极大功绩,也皆是极为意动。

这种文治之功相对于武功耗费更小,却同样能享誉后世!

【秦念:朱高炽,朱瞻基,把建文和永乐年间所有的天灾都报一遍。】

至于为什么不是从永乐十九年开始,那当然是因为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各自存在一个朱棣。

既然朱允炆时期的历史话题已经开放,那当然是从建文元年开始报天灾情况。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全员禁言之后,天幕上就从第一个话题开始呈现。

朱瞻基试图平静地观看每一个话题,但总会被惊得失态。

当看到秦念居然是女帝时,朱瞻基目瞪口呆。

等到看秦念是如何指责太祖皇帝,朱瞻基更是胆战心惊。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过神来。

当效仿太祖、太宗皇帝,依秦皇之言尽快修改国策!

【甲方:明日话题:汉光武帝刘秀。】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