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页)
听见这话,那对中年夫妇中的妻子也就是病人跟着说道:“其实给我们推荐牧医生的人不止你一个。”
中年男人:“啊?”
那对中年夫妇中的丈夫:“因为在桐济堂那边治了小半个月也没治好,所以我本来是准备直接带她去上京看病的,没想到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我干儿子打来的电话。”
“他说他在外面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隔壁桌的一个客人在听说了我们的事情之后,给他推荐了岳川县北定村的一个姓牧的年轻中医,说那位牧医生特别厉害,她被车祸后遗症折磨了两三年,看了十几个医生都没看好,那位牧医生三两下的就给她治好了。”
“我当时听了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不靠谱。”
“因为这种一听到人家里人有病,就凑上去给人介绍医生的,怎么看都像是个托。”
“没想到几天后,我就又接到了我表弟打来的电话,说他碰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姓牧的年轻中医,几针就把一个脑梗患者的瘫痪部位的运动功能给救回来了,所以建议我带着我老婆去找他看看。”
他看向牧兴怀:“没错,他说的那个姓牧的年轻中医也是您。”
“可是我当时都已经买好了去上京的车票了,所以我们考虑了一下,就还是拒绝了他的推荐。”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中年男人:“然后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中年夫妇中的妻子跟着说道:“然后我们就琢磨开了。”
“一个月不到,就有三个人给我们推荐医生,关键是他们三个人推荐的还是同一个医生——这会不会是老天爷想要拉我们一把,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机会送到我们面前?我们要是再拒绝,万一老天爷以后不再帮我们了怎么办?”
“然后我们就把去上京的票退了,连夜找了过来。”
听见这话,牧兴怀忍不住笑了。
毕竟这些话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夸赞。
但还是有一点。
那就是这又是一位在桐济堂没有治好,最后找到他这里来的病人?
他这是跟桐济堂杠上了?
就这样,几分钟后,中年夫妇中的妻子坐到了牧兴怀的对面。
三叉神经痛在西医上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
中年夫妇中的妻子苦笑着说道:“你敢相信吗?我这病上一次发作是在前天,原因是我刷抖音的时候,刷到了一条搞笑视频,笑的动作有点大。”
“还有好几次,我的脸只是被风吹了一下,就突然痛了起来。”
牧兴怀一边给她把脉,一边翻看桐济堂那边给她制定的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在中医中多归为“面痛”“头风”范畴,病因与风、火、痰、瘀等邪气阻滞经络相关。①
眼前的中年女人就是典型的瘀血阻络型三叉神经痛。
桐济堂那边给她制定的治疗方案,是西药内服联合针灸外治。
这个治疗方案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在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一病症上,很多时候西药确实比中药见效要快。
桐济堂那边这么做更多的也是为病人考虑。
而且对方开出的针灸方案也非常对症。
但是对方开的药有点问题。
对方开的药是卡马西平,常规用量。
但是对方没有考虑到,病人本身就有淤血内阻的问题,这就很有可能导致病人在服用药物时,无法将药物全部吸收。
也就是说,桐济堂那边给病人开的药的剂量小了。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只要病人发现自己的病情好转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恶化了,再去桐济堂复诊,桐济堂那边肯定也能发现问题所在,然后给她调整药量。
可是她显然因为病情又恶化了的缘故,不再相信桐济堂了,所以就没有再去复诊。
于是牧兴怀很快就把方子开好了,他把药方递给病人:“我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西药不是很了解……”
不过好在他脑海中的那些医圣传承里有现成的中药药方可以给他提供参考。
“所以我给你开的是中药。”
“除此之外,你每两天得过来做一次针灸。”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做完三次针灸之后,你的症状就应该能缓解至少60%。”
听到最后一句,中年夫妇的眼睛都亮了。
但是又一听说她每两天就得过来做一次针灸,他们不禁又有些发愁。
毕竟他们都住在市里,而且还都有晕车的臭毛病,如果每两天就得来回跑一趟,那未免也太折腾了点……
“没事。”
中年男人当即说道:“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可以去我们家住一段时间,我们家有三层楼,你们可以住三楼,只要你们不嫌我做饭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