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3页)
就这样,他们苦苦求了牧德业一个月,牧爷爷和牧奶奶也劝了牧德业一个月后,牧德业才终于松口。
之后为了感谢牧德业,三个村子的村民积极配合牧德业,接受媒体的采访,为牧德业歌功颂德。
牧德业请来一批媒体,他们就演出一次。
就这样,他们顶着零下两三度的天气,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次。
当时的李家村还是老村长在当村长,他那时已经快六十岁了,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路修好之后,他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星期才好起来。
结果他病好之后不过一个月,夏川镇王家村那边就传来消息,牧德业给王家村那边也捐款修了一条马路。
还是捐的全款。
那条马路修好之后甚至比北定村修好的这条马路还要宽一米。
牧爷爷当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被他气的心口痛了两天。
2013年,牧源服装厂连续扩建了三个新厂,工人不够了,牧德业回来招工,最后三个村子,八百多户人家,只去了四个人。
这些事情吧,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
谁也不知道,牧德业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的家乡。
总之,之后的十几年,北定村、李家村、郭家村都没怎么再跟牧德业打过交道。
也就是北定村的民风好,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更不搞连坐那一套,牧爷爷和牧奶奶的名声更好。
要不然,去年牧兴怀回到北定村,都不一定能把牧氏中医诊所再开起来。
牧兴怀:“应该会回来吧。”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回来住的。”
不是因为他们脸皮薄。
而是因为他们就不会把当初发生的那些事情放在心上,更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吴翰林:“这样最好了。”
“这样的亲戚不要也好。”
反正牧兴怀的医术这么好,他的新诊所也已经开起来了,现在他出去,谁看见了不得尊称他一句牧大夫。
说句好笑的话,现在牧兴怀在十里八乡的名声,都比牧德业要好。
牧兴怀:“没错。”
吴翰林:“那我就先回去了。”
“我有个朋友今天送了我两条黄唇鱼,明天晚上记得带牧建国来我家吃饭啊。”
牧兴怀:“好。”
第二天一大早,牧兴怀就又去了浅市。
一是为了给刘老复诊。
二是因为刘老又给牧兴怀介绍了两个病人。
这两个病人都是他的老朋友。
所以等牧兴怀从浅市回来的时候,兜里可不就又多了十二万。
其中刘家给了十万。
其他两个病人,每人给了一万。
刘家这一次之所以给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刘老痊愈了,所以这一次,刘家直接给他包了个大红包。
但牧兴怀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先去了县里的一轩国际大酒店。
宋老爷子现在就住在一轩国际大酒店里。
这位宋老爷子得的重症肺纤维化。
他原本是来找伍老看病的,但是伍老觉得他的处方开的更好一些,就把宋老爷子这个病人让给了他。
上个月月初的时候,他已经来复过一次诊了,和刘老他们一样,他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上一次,宋家也给他包了一个两万的红包。
看在红包的份上,正好他回来的时候会路过县里,所以他就想着顺道去帮宋老爷子把病看了,免得他们到时候还要多跑一趟。
而后牧兴怀一边给他把脉,一边翻看起了他前两天做的那些检查的检查结果。
“双肺网格状、蜂窝状阴影较上个月又有了很大的好转,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到了50%,肺功能这一块,FEV?/FVC提高至50%,FEV?占预计值的40%……”
宋老爷子也说道:“最近这半个月来,我咳嗽和咳痰的毛病也减轻了很多,晚上不吃安眠药也能睡着了。”
所以五分钟后,牧兴怀收回手,笑着说道:“这样看来,最多再有一个月,您的病情就能彻底稳定下来了。”
宋老爷子:“这多亏了牧大夫您啊!”
牧兴怀很快就帮他重新开好了药方。
宋家人也轻车熟路的封了个红包给他。
而后牧兴怀就回了北定村。
就这样,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清明节这天。
早在昨天,陈老还有刘老他们就都回去了。
不过邹教授还有温教授他们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老家都在外省,回去有点麻烦,他们准备等到中元节的时候再回去。
所以今天,牧氏中医诊所依旧开了门诊。
下午的时候,也还是有两百多个病人过来做针灸。
因而牧宏茂和牧季同一行人回到北定村的时候,直接就被车流堵在了村口。
牧宏茂是牧德业的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