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2/3页)
他说:“你们现在是住在农村里是吗?”
中年女人点了点头:“是的。”
牧兴怀:“那你们家有种丝瓜吗?”
虽然中年女人不明白这跟孩子的病有什么关系,但她还是回道:“种了,而且种的还挺多的。”
“因为我们家里人都挺爱吃丝瓜的,而且丝瓜络用来洗碗特别好。”
牧兴怀:“那就好。”
“我这里就不给他开药了,你们回去之后,可以每天摘上十五朵丝瓜花,洗干净之后,放进锅里,加上两碗水,水开后小火煮十分钟,分成三次,每天早中晚给孩子喂一次。”
中年女人:“啊?”
牧兴怀解释道:“新鲜的丝瓜花其实也是一味药材。”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皮毛,跟外界相通,所以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当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时,就会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
“丝瓜花的寒凉之性可以清热化痰,从而达到止咳的效果。”①
“最主要的是,丝瓜花味甘、微苦,煮水之后,味道相对比较清淡,孩子应该能够接受。”
听到最后,中年女人的眼睛都亮了:“太好了。”
中医果然博大精深。
谁能想到,农村里常见的丝瓜花竟然也是一味中药呢!
“我们回去就给孩子试试。”
“谢谢牧大夫了。”
牧兴怀摆了摆手:“举手之劳。”
四号下午的最后一个病人,是袁煜祺的小爷爷的一个老乡的孙女。
“风疹?”
看着小女孩身上密密麻麻的红疹和抓痕,牧兴怀眉头紧皱。
陪同小女孩一起过来的中年男人:“对。”
“三十号那天下午,她放学回来之后,就发起了低烧,第二天早上,身上就长满了疹子。”
“我们第一时间把她送去了镇上的医院,医生检查之后说什么,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总之,说她是得了风疹。”
“后来那个医生给她开了五天的药,但是吃了几天之后,她身上的红疹并没有消退,烧也没有完全退下去……”
牧兴怀拿过一副手套,戴到手上,然后他拿过一根温度计递给小女孩,问道:“她以前没打过疫苗吗?”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我国早就已经将风疹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正常情况下,家长都会让孩子接种的。
中年男人:“……应该是没打,她刚出生没多久,她妈妈就因病过世了,她爸爸要出去打工,就把她放在了她爷爷奶奶家里,老人家应该是不知道这些……”
所以中年男人其实只是小女孩家的邻居。
好吧。
牧兴怀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至少老人家对孩子还是很上心的,要不然也不会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
牧兴怀给小女孩把了把脉,又给她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
随后他就脱下手套,在小女孩的病历本上写道:“低热(38.1),轻咳,身出皮疹、疹色淡红、疹点细小,微痒……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证属邪郁肺卫。”
再然后,他拿过一旁的鼠标,开起了药。
“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豆豉3克,牛蒡子6克……”
最后,他将开好的药方递给中年男人:“这是三天的药。”
“吃完这三天的药之后,孩子身上的皮疹应该就消退的差不多了。”
中年男人:“好的好的,麻烦牧大夫了。”
果不其然,七号这天晚上,袁煜祺和吴翰林就先后给牧兴怀送来了好消息。
袁煜祺给他发微信消息说:“干爸,那个小妹妹身上的皮疹真的消退了,而且她这两天也没有再发烧了。”
“我小爷爷他们都要高兴坏了。”
牧兴怀都还没有来得及回复,吴翰林就敲门而进。
他把手里的纸箱往他的桌子上一放:“给。”
牧兴怀:“什么东西?”
他走过去一看。
纸箱里面装的是捂好的柿子,一个个的,红的透亮,漂亮极了。
而且看架势,至少有十几斤。
“哪儿来的?”
吴翰林:“我大姑父的表妹托人给你送过来的,说是谢谢你治好了她的小孙子。”
牧兴怀:“她小孙子已经不咳了?”
吴翰林:“她从你这里回去之后,就去地里摘了一些丝瓜花,给她小孙子熬了两碗水出来,她小孙子喝了之后,当天晚上就好了一些了,第二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没有再咳醒过了。”
“真的,我们到现在都不敢相信,丝瓜花竟然还能有那样的功效。”
听见这话,牧兴怀忍不住笑了。
然后他拿过一个柿子,撕掉最外面的一层皮之后,就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