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2/3页)
喻修钧:“好。”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我奶奶的一个表姐,八十多岁了,几个月前确诊了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像是叫这个名字,因为她丈夫那边也有个很近的亲戚,是医生,而且还是皮肤病方面的专家,所以她家的小辈就先去找了她丈夫家的那个亲戚。”
“但是她在她丈夫家的那个亲戚那里治了几个月,病情虽然有了一些好转,但是好像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所以她家的小辈就想请你到时候顺便给她看看。”
牧兴怀:“行。”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
九号的时候,定海医院中医科的宋主任给他带来了一个姑且算是好消息的消息。
三号的时候,他不是应宋主任的邀请,去中医科上了一个下午的公开课吗?
当时被宋主任选做教材的病人一共是五个。
后来,他们的主治医生都按照牧兴怀的建议,修改了处方。
现在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的情况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尤其是那个肺痨病人。
一个星期前,他咳血的情况还很严重,因为吃不下饭,身体极度虚弱,没有转来中医科之前,甚至还要靠输营养液维持身体机能。
现在,他虽然偶尔还有咳血的情况,但是咳嗽的频率已经降低了很多,食欲也恢复了正常。
他的主治医生李新伟大夫认为他已经可以出院了。
为了感谢牧兴怀,他的儿子还专门托宋主任送了一箱车厘子给他。
不过这个结果原本就是牧兴怀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这个消息对于牧兴怀来说,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很快,一个真正的好消息就降临了。
当天下午,定海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联合眼科和儿科的医生给于鹤宇义士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令人欣喜,于鹤宇义士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就已经从刚开始的异常升高回复到了正常范围。
这表明他体内的炎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眼部检查结果显示,他视网膜充血和炎症现象也有了明显减轻。
在此之前,他只能模糊地感知到一些光影,现在他勉强已经能够看清眼前的物体的大致轮廓。
脑部CT结果显示,他颅内的压力也已经恢复了正常,这意味着受损的脑神经细胞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又大了很多。
……
看到这些检查结果,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太好了。”
“老天爷还是开眼的。”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牧兴怀和陈老他们。
想到这里,他们看着牧兴怀,用力的鼓起掌来。
于鹤宇义士不明所以,他只知道大家现在好像都很高兴的样子,所以他也跟着高兴起来。
他一边鼓掌,一边跟着欢呼道:“太好了!”
除了牧兴怀。
因为汤药处方是他参与开的,针灸处方是他开的,针灸和后续的按摩都是他做的。
所以再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那份治疗方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了。
——简而言之就是,于鹤宇义士的恢复速度,已经不是远超他的预料了,而是已经超过了科学的界限了。
所以于鹤宇义士能够好起来,他们的治疗只是起了一定的效果。
更多的效果……大概是网友们的虔诚祝福带来的。
——这段时间里,他们每天准时点开定海医院的官博,把定海医院骂个狗血淋头之后,再为于鹤宇义士诚心的祷告。
毕竟好人肯定是要有好报的。
而后牧兴怀就向徐省长和曹院长提出了告辞。
徐省长和曹院长当然是更希望牧兴怀能够留下来照顾于鹤宇义士到痊愈的。
但他们也知道这并不现实。
毕竟于鹤宇义士只是万千个需要牧兴怀去救治的病人中的一个。
于鹤宇义士的健康很宝贵,其他病人的健康也同样重要。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牧兴怀和喻修钧两人就踏上了送请柬的征程。
等到他们来到最后一户人家,也就是喻修钧的奶奶的那些表姐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的事情了。
收下请柬,又说了几句祝福语之后,老太太的大儿子就说道:“看来牧大夫是真的把我给忘了。”
听见这话,牧兴怀不禁愣了一下。
老太太的大儿子:“我和柳蕴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之前他得了红斑狼疮,请刘老帮忙,请你上门给他看诊的时候,我正好在他家看望他……”
牧兴怀能说他还是没有想起来吗?
当然了,这并不妨碍他做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难怪我看着叔叔有些眼熟,抱歉了叔叔,我竟然没能第一时间认出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