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还能这样? 都不让咸鱼好好睡觉了。……

相机的事情没讨论出个结果, 秦想想一家三口和黎耀伟夫妻俩一同回到了家属楼,屋门口放着黎耀伟夫妻俩拿来的东西,中间户的黄嫂子站在门口, 对着秦想想笑了笑。

黎剑知开锁进了屋, “怎么带这么多东西过来?”

“都是些不值钱的渔货, 看弟妹上次喜欢杨梅酒, 又给拿了些,还给孩子带过来点青饼。”

“小胖, 吃吧, 看吃不吃得惯。”

青饼是这边岛上清明节前后吃的一种点心,其实全国清明节前后都会吃类似青团和青饼之类的糕点。

刘小芸在门口的水龙头前洗了手:“小秦同志, 我来的时候在路边顺手摘了些清明菜,蒸熟了揉进糯米粉里能做点心吃,你会做吗?”

刚来那会儿刘小芸还比较忐忑, 这下轻松了许多, 说话也自然了, 她从小生活在村里,对野菜比较熟,像是路边瞧着有野菜,都养成了随手摘一点的习惯。

刚来见到了,摘了点“田艾”, 这就是用来做青团的野菜,也叫清明菜、白艾、鼠曲草等名字, 各个地方叫法不同,这种野菜有上百个地方俗名,但南方各地统一用它在晴明前后做糕点,也都以“青”取名。

“我会做青团。”秦想想也喜欢吃用这种野菜做的糯米团, 把野菜揉进糯米粉里,里面包上花生芝麻碎以及白糖,上锅一蒸,就是很好吃的青团,或者叫野菜粑粑。

“这边哪里有啊?我都没见着,等明年清明我也去摘。”

黎剑知:“咱家有冰箱,你要是喜欢这个,可以冻在冰箱里。”

“这个也可以冻?”

“当然可以。”

刘小芸:“弟妹你要是不嫌弃,明年我带你去我们村里摘,这个山野里很多。”

“好啊,这个嫂子,你们家不是渔业生产队吗?”

刘小芸:“是我妈那边。”

“是不是还有杨梅?”

“有,你要是喜欢摘杨梅,去我们老家那边摘,到处都是,你能摘多少拿多少,你要是喜欢杨梅酒,自己摘回去泡,不过我们这杨梅熟得晚,要等到六月中下旬才能摘,还得再等个把月。”

秦想想欣喜道:“那可好了,我自己泡些杨梅酒,给我爸妈送过去,让他们尝一尝自家闺女亲自泡的杨梅酒。”

“最好呢,还希望他们能吃到自己外孙养鸡下的蛋。”之前秦想想还想着养鸡种菜没有用,但现在她可以给爸妈送东西,如果天气好,这边港口晚上发船,托船捎带的东西第二天早上八点就能到沪市。

一个月白拿了父母四十块钱,秦想想心里也感激父母对她的好,给父母送些东西,不说贵重不贵重,好歹也是子女的心意。

刘小芸:“小秦你爱吃白蟹吗?等段时间的白蟹都带蟹籽,吃起来也是别有风味。”

白蟹也就是梭子蟹的俗称,五六月是梭子蟹开始抱卵繁育的时候。

“哎?带蟹籽的,这个我还没怎么吃过。”

……

听她们提起梭子蟹抱卵,黎剑知愣了一下,这个年代还没有实行休渔政策,往后五到八月禁海休渔期,禁止渔船作业。

而只要有渔船作业,海军就要安排护渔巡航,东海舰队这时候有一半的出海任务都是渔场的护渔巡航。

全年都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无序捕捞,到了八(-)九十后渔业资源枯竭,实行休渔政策。这大概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过程,现在的普通人吃也吃不饱,不下海捕鱼还能怎么办?但从以后的眼光来看,听家里长辈说:“我年轻的时候吃不饱肚子,每天只能吃大黄鱼,吃这么大一个的梭子蟹,看到虾我都发愁,那时候生活过得好苦……”可能年轻人听了都要翻白眼,腹诽自己根本吃不起野生大黄鱼,也吃不到那么大一个的虾蟹。

只要有渔船作业,海军就得安排护渔巡航。

“小秦同志,你跟我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刘小芸完全没有了刚来时的胆怯,倒有点东道主的姿态,她发现这个大城市里来的弟妹也没那么刁钻不好接触。

刘小芸却是不知道,她自己的条件,放在普通人当中都算是中上的了,可她也没见过其他世面,老师单纯,接触的人除了学生外,就是同学校的其他老师。

秦想想:“哪里不一样?”

“没想到你这么漂亮大方,又有才艺,性格又好,家庭也好,还会教育小孩……你是我见过最完美的女人。”刘小芸红着脸眼睛闪着光夸奖道。

秦想想目光呆滞了。 ????

谁是最完美的女人?总不会是她这个好吃懒做的小作精秦想想吧。她这次上岛之后,也就待在家里好吃懒做,早上油条大饼都让小胖去买,有了冰箱后,懒起来甚至就中午煮一顿,晚上吃剩的,或者中午吃个甜粥,晚上煮一顿,第二天早上吃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