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印花 这可真是遇见宝贝了!
广交会一共举办三周, 分为三期,展览五天之后,暂停两天修整摆放展位, 参加广交会的外销员, 个个都是精挑细选, 每个外销员在展会之前都要专门统一理发修剪指甲, 并进行一定的礼仪训练。
在七十年代,国内的很多产品远销海外, 比如生活用品自行车、热水瓶、缝纫机、闹钟、玩具、乐器……还有解放牌的汽车, 红旗小轿车等等,全都远销海外。
第三期广交会主要商品是纺织品和玩具乐器等品类的商品。
“嫂子,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早两天听说那些国外采购商都找不到住的地方,全都要睡在招待所大厅过道里!”
“走了一些人之后, 这两天人又多了起来。”
“今年年初的广交会, 有一万多个境外采购商!这次秋季广交会也有上万人!”
得亏她们还有介绍信, 留了相应的招待所房间,要不然就要跟那些境外采购商一样打地铺睡大厅了。
“听说每年广交会的时候,都是羊城最拥挤的时候,到处都能见到外国人。”
也就在这短短二十一天的时间里,足足有上万名境外采购商进入国内参加广交会采购商品, 也可谓是亚洲的盛会。
从一九七一年起,广交会的境外采购人员就已经突破上万人, 因为七二年和立本国外交正常化,这一次秋季广交会,立本国过来了大概两千三百名的立本采购商。
不过这些立本采购商在纺织品方面都倾向于采购真丝印花丝绸制品。
杨知夏与何经理带人布置展位,与展会外销员沟通, 在开展的前一天,几乎整个厂里所有人都没睡着觉,期待第二天的开幕。
这天早上六点,大部分人都醒来了,有的人还挂了黑眼圈,显然一夜没睡着。
来到展会地址,已经站满了近百国家的数千名采购商,所有人都踏着激昂的革命歌曲进入展厅。
黎金玲凑近了秦想想:“嫂子,还是感觉好气派!能来一次这么气派的地方,怎么都值了。”
秦想想抱着孩子,她咽了咽口水,也有点焦虑,焦虑她们纺织厂的咸鱼T恤会不会卖不出去?
这天秦想想穿着红裙子,也是她们纺织厂展示的服装之一,因为这个年代并没有多少制衣厂,或者说国内基本不需要制衣厂,因此在大型纺织厂里都有相应的成衣车间,制衣厂经常附属于纺织厂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没有几个大型制衣厂呢?当然是因为国内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成衣,连普通的棉布一年到头都买不起多少,更何况是昂贵的成衣?
很多人家里都有缝纫机,家庭妇女都选择买布匹回家自己制作衣服,或者找村社裁缝小作坊帮忙制作衣服 。
一匹布价格便宜,但是一件成衣动辄十几二十块钱,相当于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只有在沪市这种大城市里,才出现成衣销售火爆的场景,尤其是十几块钱一件的“的确良衬衫”,吸引众多市民连夜排队购买。
普通民众只买得起几毛钱一件的汗衫,这种汗衫是劳动人民中最流行的衣服。
七十年代T恤也属于比较少见的服装类型,一件无印花T恤需要两块钱左右,男性几乎不会买T恤,而选择九毛钱的无袖汗衫。
T恤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属于休闲装,并且价格比较贵,大多用于出口。
但在国外这个时候,T恤非常流行。
在国内,很多人穿不起T恤,无印花T恤就需要两块钱,如果再加上简单的手工印花,会增加三到五块钱的印花费用,这么一件T恤就要五到八块钱,甚至是十几块钱,印花越复杂,价格越贵。
购买无印染无印花的白布回家做衣服,是普通民众最实惠的选择,顶多再买点汗衫。
国内的服装目前不要求印花,但是国外的客户则追求“印花”,因此广交会上的展示纺织品服装,多数都有印花。
“嫂子,好多丝绸啊!天哪,真丝!古代有钱人才穿得起真丝衣服吧!”
“都是丝绸,丝绸衣服,不过这上面印的是什么啊?”
“嫂子!那丝绸上印的是拖拉机!还印了锄头!还有镰刀!”
……
哈哈,在梦里秦想想也没机会在七十年代初期逛广交会,但是现在身处广交会现场,她确实有点想笑,因为古代的绫罗绸缎上面竟然印了拖拉机和各种农具。
真丝印花绸缎是一种比较高级昂贵的面料,但是印上“拖拉机”之后,就显得有那么一点点的抽象。
国外的贵族都喜欢真丝印花绸缎,但是我们这边真丝印花绸缎上面很多都是“拖拉机”“镰刀”“锄头”等等农用工具,国外的有钱人大概率没兴趣穿上拖拉机印花的绸缎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