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心机深沉 把你养成这副千年老妖精的样……
孙清源等四人开始了在飞燕纺织厂的技术交流生活。
孙清源、容质检、廖玉梅廖师傅, 三个人凑在一起,对飞燕纺织厂的现有机器设备做一次改良升级。
孙清源惊讶道:“你们厂里基础底子不错,工人们手艺也好。”
“那当然了, 我们之前做高支纱。”
普通棉纺厂技术粗犷, 大部分棉花都是中短棉, 没有太多处理长丝的经验, 技术粗暴,而飞燕纺织厂做高支纱已经技术很熟练了, 工人手法也细致些。
再加上飞燕纺织厂都是新工人, 秦想想一开始就推行举牌报错,工人们没有染上老工人敲机器的习惯, 大家都比较文明生产。
什么厂长带出什么样的职工,大部分工人都被训练的耐心细致,并且不太赶工。
府绸赶工容易出瑕, 出瑕那真是让人心痛, 飞燕纺织厂和丝织厂逻辑差不多, 因为纺织物珍贵,比起赶工,更强调不出瑕,和普通棉纺厂不一样。
“工人做事很细致。”孙清源点点头,到了目前, 他才感觉形势没那么严峻,飞燕纺织厂的职工底子好, 机器底子也好,比他想象中好太多。
“你们厂这个技术和你们厂简陋的样子不相配,怪不得能拿上百万的外贸订单。”
容质检:“嗐,还不是因为这工厂新建的, 什么设施都不完善。”
“我们带来了捻线机,还有一些综框,纲筘……蚕丝工艺和处理棉花不一样,要并丝,加捻……”孙清源参观过飞燕纺织厂的现有设备后,脸色放松了不少,开始跟飞燕纺织厂的人介绍自己这批人所带来的淘汰旧设备,比如捻线机。
并且向几位老师傅还有工人介绍真丝工艺。
包括之后的脱胶、染色、砂洗……等等步骤,孙清源是个学院派,对这些知识要领都非常扎实。
孙清源微微一笑:“别看我是文化人,我这是先礼后兵,我这个人对数据要求吹毛求疵,特别苛刻,等我要求严了,你们可别撂挑子不干。”
容质检抬了抬眉毛,她跟廖师傅小声说:“我倒要看看这家伙有多么严苛讨人烦,让我儿媳来见见,还有比我更吹毛求疵的。”
廖师傅:“……”
孙清源放出狠话之后,带着工人们去调试设备,为了所谓的精准度,把工人们折腾的死去活来。
但是孙清源发现飞燕纺织厂的工人忍耐性挺强?
“这个孙技术员挺有本事的啊?”
“至少这个孙技术人员摆事实讲数据。”
“对,不跟容师傅似的,全凭手感。”
孙清源:“????”
他发现自己在飞燕纺织厂竟然还收获到了好评。
杨芊这边,则跟杨知夏以及“梦大胆”等人商讨丝绸制作处理工艺。
杨芊不可思议道:“你们纺织厂这么多天然染料,茜草……这些茜草……”
杨芊属于苏州织造府的传人,她本身不太喜欢化学染料,对传统天然染料情有独钟,而在飞燕纺织厂,她竟然看见了很多她熟悉的天然染料。
秦想想跟在杨芊这边,听她介绍传统的织造真丝工艺,还顺便听见了很多历史故事。
杨芊家传渊源,手里更有不少古法秘方,比如他们家就有不少独特的植物染色丝绸工艺,以及捶打工艺等等。
杨芊介绍完了真丝特性之后,高傲地说了一句:“化纤永远仿造不出真丝的特性。”
“外观再相似,也都是假的!”
国内从六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仿真丝,第一代主要是仿桑蚕丝的外观,包括有强捻和假捻加工技术,以及碱减量处理产品。第二代彻底追求蚕丝的风格,并且出现了“阳离子可染型涤纶”。
杨芊虽然嘴上说着自己绝对不认可“仿真丝技术”,但是有一句老话——最熟悉你的恰恰是你的敌人。
杨芊厌恶仿真丝,但她很了解目前仿真丝的技术研究进程。
曾经仿真丝涤纶模仿真丝的外观,就是通过碱减量处理。
第三代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九七三年起,试探开发细旦丝和混纤技术。
“杨技术员,我无比认可你的话,我觉得仿真丝永远比不上真正的桑蚕丝!”秦想想真心赞美杨芊,她心想如果有钱的话,谁不想穿真丝衣服,穿两次就丢,真丝的那些毛病算什么呀?
真丝唯一的毛病就是——贵!
杨芊注意秦想想的面色,她发现对方这话说得无比诚心,让她觉得顺耳。
“那当然了,真丝具有很多优点。”
秦想想真心道:“杨技术员,听你说得再多,不如让我们亲身一试,我都还没穿过几身真丝衣服呢,希望能穿到杨技术员你亲自做出来的真丝衣服,我亲身体会体会真丝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