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月饼 在这方面,还要争强好胜吗?……

像是蔡包子这类的小贩, 他和顾志怀一样,也是返城知青,每天蹬着个三轮车, 车上放着热腾腾的蒸笼, 一开始还避着城市管理人员。

后来发现, 人也不管他, 看见他骑车跑,使劲儿追上来, 不是为了抓他, 而是为了买几个包子后,这蔡包子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他们这些卖包子食品的小贩, 顶多也就算成是小商人,一没有倒卖出售工业品,不算投机倒把;二没有雇工, 自己辛苦做包子赚点钱。

哪怕被抓了, 也算不上什么大错, 何况现在也不怎么抓他这种做小生意的返城知青。

有了蔡包子在上浦纺织厂斜对面的空地上固定摆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人见蔡包子跟个没事人一样,便也在他旁边卖馄饨卖糖饼……竟然就这么发展了起来。

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飞燕二厂斜对面,有一个“美食集结区”, 有各种好吃的。

也就个把月的时间,飞燕二厂附近自发形成了一条美食街, 下班的工人们涌出来,买上吃的,和附近的居民一起,三三两两蹲在墙根下, 一边吃一边聊天,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这蔡包子的手艺真不错,买几个包子,明天早上吃正好!”

“你家有钱,真讲究,我家明早上吃泡饭。”

“嗐——晚上男人不回家,我带着孩子吃几个包子,不开火了。”

“阿婆的馄饨也好吃,馄饨皮薄的跟纸一样。”

……

以前飞燕二厂外面的院墙,都是垃圾堆,是孩童们淘宝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绿化带和美食街,人流量越来越大了,除了工人外,还有慕名来的中小学生,以及其他区的市民。

莫名其妙的形成了集群效应。

李书记有些担忧:“秦厂长,咱们厂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这会不会影响厂容厂貌?是不是应该对他们进行驱赶?卫生也是个大问题。”

秦想想抽空去观察了(摸鱼了)一整天,发现厂外确实形成了一条天然“美食街”,这大概就是“广播”带给她唯一的好处。

秦想想逐一品尝,买了蔡包子的肉包,阿公的糖油饼,还有阿婆的馄饨。

“嗯,这包子馅比我们食堂早上的香,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秘方。”

“糖油饼手艺好,阿公这手艺多少年了?”

“阿婆这馄饨皮——这也是卖油翁的绝技。”

……

秦想想用帕子擦了擦嘴,还挺满意厂外美食集聚的场面,在未来,她就希望能把工厂的一面墙推到,打造成“吃喝玩乐”街。

“这些人别赶了,方便居民区和咱们厂工人吃饭,价格又不贵,味道还好吃,这些回城知青总要有个糊口的方式。”

李书记见状,也就默许了厂外美食街的存在,这条街迅速地繁荣起来,甚至成了这边街区一个颇具特色的景致。

很多外地人来沪市探亲,就有本地人说:“带你去飞燕二厂吃好吃的!”

“蔡包子的包子,你一定得尝尝。”

……

不过,美食街越来越兴盛,到处充满食物的香味,同时也滋生了危机。

首先就是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小贩和顾客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哪怕有街道方面以及纺织厂职工家属帮忙清扫,却仍然力有不逮。

食物碎屑多,也滋生鼠患,周围反映老鼠越来越多了。

“仓库附近发现了一个老鼠窝。”

“厂长,咱们那些高级纺织品可不能被老鼠啃咬。”

……

熬过了曾经的台风防潮防霉危机,而现在食物多了之后,滋生了鼠患危机,这也是个大难题。

鼠患,比防潮防霉更加恶心,别说是老鼠啃咬,就是一泡老鼠尿,都能轻易毁掉一大堆的高档纺织物。

“我那些宝贝的东西,可不能被老鼠糟蹋了。”

秦想想想要保住厂外的美食街,又不愿意仓库里的纺织品遭鼠患,便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而是要精细管理。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她做了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把这堵墙,推了吧!”

秦想想早就计划要推墙,现在也不过是提前了时间,如今已经是一九七八年底,马上就要改革开放了,正好把这一堵墙推掉,在原址修建统一的,整洁的铺面,吸纳一些优质的小贩,进行合作,并统一管理。

新建的商铺区与核心生产车间、仓库,也要留出足够的缓冲地带,另外在厂内修高墙以及部分玻璃门,方便进出,并且全厂加强防鼠防虫工作。

“流动的摊贩统一合作管理,能减少清理垃圾的麻烦,固定地方清扫垃圾,互相监督。”

秦想想还打算在将来收取一定的租金和水电费,这不正好就是厂里的“三产”收入?这些收入正好能投入到灭鼠防虫去,还能增加一部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