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羊毛专线 ……我们这是捅马蜂窝了吗?……(第2/2页)

“李书记,你好好招待赵厂长,我还要复习呢,我先走了。”

咸鱼想想溜了溜了。

“自己戳着玩材料包”贩卖了一段时间,把市民们的创作热情点燃了,很多人不再局限于给出来的图纸,戳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羊毛毡。

孟巧云将这些市民创作都收集起来,甚至飞燕二厂还在门口举办一个“戳羊毛毡大赛”。

顾志怀回到飞燕二厂,看见这边戳羊毛毡的盛况,即兴创作一个《“戳”出来的快活》评书:

“……各位您猜怎么着?就这么一小包羊毛,一根针,拿在手里没什么份量,可您戳着戳着,再定睛一看,哎!一只憨态可掬,圆润福气的胖橘猫,它就在您手心里诞生了!”

顾志怀用一种充满画面感的市井语言,描绘了下班后妇女们一边戳羊毛毡一边拉家常的画面;还描绘了青年男女,互相交换羊毛毡礼物含蓄表达心意的甜蜜;甚至还有弄堂里的汪叔叔,因为戳羊毛的手艺太好,被弄堂里的孩子追着跑的喜剧画面……

“老顾,你说得真有意思!再说点儿!”

顾志怀:“真那么有意思吗?”

“这就是随口瞎编的。”

……

顾志怀回到广播电台,把在飞燕二厂发生的事情跟编辑一说,编辑跟领导商量了,就让顾志怀在《老友故事会》栏目上讲大家戳羊毛毡的评书。

“这个有生活情趣,小市民的新鲜生活,试试看大家爱不爱听。”

“我觉得还挺有趣的。”

……

于是顾志怀便在沪市广播电台上,讲了一段《戳出来的快活》。

而就在一周之前,沪市电视台播出了一个进口瑞士手表的广告,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外商电视广告。

黑白电视机上,展现出精美的腕表,配以沉稳的男声解说,一时之间,很多人去百货大楼询问有无瑞士手表售卖?

然而问询的人多,购买的人相对较少。

此时很多专家都在观察电视广告的效应,大家议论纷纷,在商讨电视广告的作用。

“这些天,各个百货大楼都有市民来问询进口手表……”

“宣传效应很不错。”

“和年初的XX保健酒相比呢?”

保健酒价格十五元,进口手表价格几百 近千元,这样的电视广告,能带来什么样的效应?

然而,还没等讨论出一个所以然。

更加劲爆的场面出现在了广播电台的反馈上……或者说是出现在纺织厂门口。

顾志怀以及广播电台的编辑和领导,原本只是想给节目增加一点市民生活趣味故事。

结果,《戳出来的快活》播出后第二天,飞燕二厂门口被闻讯赶来的广大市民围得水泄不通,新一批材料包五千个,三个小时全都售空。

甚至市内通往飞燕二厂的公交车,被戏称为“羊毛专线”。

“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新一批材料包……不到三小时卖光了,现在还有人排队购买,供不应求啊厂长!这简直是疯了呀!”

秦想想:“……我们这是捅马蜂窝了吗?”

“厂长,咱们要加班赶制啊!”

秦想想:“……”

“哎哟,我这一趟出来可真是见大场面了……”西北毛纺厂赵厂长拿出笔记本,把这惊人一天记录下来。

所有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广告”的威力。

第二天,飞燕纺织厂门口水泄不通的景象上报纸了。

日报头条:《一条广播为何能掀起一股“羊毛热”?》

“……当我们的宣传还停留在高高在上的说教时,一条充满烟火气息的广播,却实现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奇迹‘。它告诉我们,与人民的情感共鸣……”

沪市第十纺织厂厂长孙先进每天上班,都习惯喝一杯早茶看当天最新鲜的报纸。

这天,他拿起杯子一口茶刚入口,就被触目惊心的报纸配图给刺激了。

——飞燕二厂门口人潮涌动求购羊毛。

“噗——”

腥风血雨!腥风血雨啊!

孙先进:“……这秦想想她到底消停不消停了?”

“这是每天都在苦心孤诣做成绩啊,这女人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