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最好的广告 “她的第一支口红”。……
一个月后, 飞燕特区分厂的巨型仓库内,夜晚七点半,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功大会”。
白日里的喧嚣已经归于平静, 仓库里灯火通明, 上百名来自川、湘、赣等等省市的年轻女工, 刚下晚班, 擦去了脸上的棉絮和汗渍,换上一身并不算体面的旧棉衣, 脸上带着疲惫与好奇, 期期艾艾地站成一团。
王有有手里拿着名单,用着带点儿沪市口音的普通话, 在话筒前,大声念出一个个名字:
“装配车间,许春华!月度质量标兵, 奖励‘飞燕东方韵’护肤膏一盒, 口红一支!”
“纺织车间, 张冬梅!本月超额完成任务百分之一百五十,奖励‘飞燕东方韵’全套礼盒!”
“纺织车间,谢明韵……”
……
每当粗糙的扩音喇叭里响起一个名字的 声音,就会在乌压压的人群里,引起一阵小小的, 颇带有压抑的惊呼声,人群中窃窃私语。
被叫到名字的年轻女工, 这些离家千里,第一次走出乡村的年轻姑娘,一张脸瞬间涨得通红,在身边人的催促和鼓励之下, 低着头颅,小跑着上前。
秦想想双手拿起装帧精美的缂丝小盒子,递给眼前的女工,哪怕是给厂里女工的福利,包装上却没有偷工减料,俏丽的缂丝花纹,在灯光下散发着华丽的光芒。
年轻的女工看都不敢看眼前的秦厂长,接过后僵硬地往台下走,身体轻飘飘的,宛如幽魂一般。
一个叫做阿玲的年轻小妹,手里捏着那支正红色口红,看见光滑口红管上倒映出自己模糊的影子,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
她哽咽道:“我……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用自己的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她的话,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一枚石子,激起了四周的涟漪。
许多女工都感同身受,不自觉红了眼眶,她们出身农村背井离乡,以前也并非不是没见过这些东西,曾经小时候有下乡的女知青,她们有头油,漂亮的雪花膏,还有蛤蜊油……
乡下的女孩们好奇地想要碰碰,迎来的却是大人劈头盖脸的责骂,“那不是你该有的东西,人家是城里人,城里的姑娘才讲究……”
“乡下的姑娘要干活,要下地,还是糙点好。”
“你要勤劳,刻苦,朴实,要吃得起苦,干得了活,将来才有男人要你。”
“要是嫁不出去,不如趁早死了,免得浪费家里二两米,一个赔钱货。”
……
很多女孩从小在家里生活的战战兢兢,怕自己是奶奶口中吃白饭的赔钱货,仿佛吃了家里一两米,就对家里有莫大的亏欠。
家里能像喂狗一样,给她们一口饭吃,已经算是莫大的恩德,哪还敢奢求其他的?城里姑娘的生活,是她们看得见摸不着,永远接触不到的一个梦。
如今她们背井离乡,远离了家庭,在机器的声音中挥洒汗水,她们一个月就能赚上百的收入,比家里的男人赚得还要多很多。
这些钱,让她们感到心安,不用担心自己嫁不出去换不了彩礼生不出男孩,而被家里人掐死。
不用再战战兢兢担心自己是个吃白饭的。
这些汗水与劳动所换来的金钱,能够让她们自己养活自己,不用再依靠家里,依靠嫁男人来生活。
而此时,眼前的这盒化妆品,也在提醒她们,自己不仅有能力养活自己,并且意识到她们也是个爱美丽的年轻姑娘。
将来,她们也可以像城里的姑娘一样生活。
所有人的眼中都含着期盼的光芒,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和向往。
“下面由秦厂长来发表讲话。”
发完了女工奖励之后,秦想想也没有发表长篇大论,只是简单三言两语:
“东西不多,就是表达个意思,感谢大家这一个月来的辛苦劳动。”
“年轻的姑娘家,把自己收拾得精神些,自己高兴,干活也有劲。”
“以后每个月都评,每个月都有奖励,咱们自己厂里的东西,有内部价,管够。”
女工们这时候才敢多看几眼台上的“秦厂长”,这个名气大的人物,很多人都没看过《秦厂长》电视剧,顶多知道一些“秦厂长”手抄本话本故事,比如什么千年女尸对望……
然而在此刻,秦厂长在女工们眼中,不再是手抄本小说里那个遥不可及的传奇秦厂长,而是一个洞悉了她们内心秘密,并温柔地在异地他乡给予呵护的“自家人”。
秦想想的这个举动,也在厂里引起了一些质疑:
“这可是工厂,可不是戏班子,女工们用那些东西做什么?搞这些资产阶级情调,会腐蚀工人艰苦朴素作风!”
“这笔奖励有必要吗?这可是不小的开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