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飞燕特工 这是在家里上演“潜伏”吗?……
“专业点的?万变不离其宗, 数学。”
要做数据分析,最最离不开的本质科目,仍然是数学这个“老爷爷”“老祖宗”。
还能脱离实际数据谈分析吗?
事实上, 数据的变化, 就能推测出非常多的东西。
秦想想:“……”
听到数学, 她就一个头, 两个大。
整个家里,目前看来最爱数学的只有三个人:
黎剑知, 黎青峰, 黎青禾。
不爱数学的有三个人:
秦想想,黎青穗, 黎青澜。
3vs3,打了个平手。
要不说她秦想想其实还有点“数学天赋”呢,生的孩子, 在数学方面都能保持“配平”。
一九八四年初, 大儿子黎青峰在复旦大学已经读大二, 下半年大三,秦想想去找儿子,询问他有没有数据分析方面的大学人才。
黎青峰:“还真有一个,妈,可能是你要的人才, 数学系的才女,孙晓艳, 她特别沉迷于数据分析,几乎每天都泡在学校图书馆。”
秦想想感到微微脸红:“……”
图书馆这种东西,她去的次数并不多,更别提天天泡在图书馆。
“她泡在图书馆里写数学题?”
“错了!”黎青峰摇摇头:“说她痴迷于数据分析, 很奇怪的一个人,我在图书馆碰上过她好几次,她喜欢分析《经济日报》上面的工业数据,还有火车货运时刻表,甚至还有天气报告。”
秦想想以手托腮:“这些能分析出什么东西?”
“大概就是通过分析矿石运输量的变化,来推演宝钢下一季度的产能趋势,然后提前预判未来钢材价格浮动变化……”
秦想想:“??????!!!!”
居然特么还能这么分析。
秦想想这下眼睛亮了,这可真的是人才啊,数学数据分析,看来是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
如果是许小满之类的,是主动去打听消息,属于人(-)肉侦查;而这个数学才女,那就是根据各种信息,提前预判了消息,属于数据分析。
人才两手抓。
……反正她们这个物资情报网络,实际上也是个“草台班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天,复旦大学图书馆角落里,数学系学生孙晓艳如同往日一样,在笔记本上,通过“神秘过程”来预测下周的降雨概率,这是她的个人爱好。
事实上她忍不住在内心夸奖自己,如果她放在古代,就是当“神婆”的命,预测下雨,预测天气……在古代,那是神婆概率,而在现代,自有一方独到的测算。
系主任在这时突然找了过来:
“孙晓艳,你快准备一下,飞燕联合工厂的秦厂长,她指名说要见你!”
秦厂长?就是那个电视剧和广播报纸上频频出现的“秦厂长”?在复旦大学经济课上,也曾用这位秦厂长当案例分析,她可是全国闻名的传奇人物。
这样的大角色,说要见她?
孙晓艳脑袋里嗡的一声,险些没拿稳手里的书,心情忐忑跟着系主任来到办公室,见到了传闻中的“秦厂长”。
眼前的女人,比报纸上和电视上都要更加漂亮,穿着一身质地极好的羊绒衫,笑起来的样子眉眼弯弯。
秦想想:“孙晓艳同学是吗?”
“是,是的。”
“听说你擅长做数据分析,我们工厂需要一位能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你能不能试着来帮忙?”
孙晓艳愣了片刻,她,她,她还只是个学生啊!工作对于她来说,还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眼前的秦厂长,可是万人大厂的厂长!
她毕业后,都不一定能分配去对方的国营工厂。从这时候的待遇来说,能去飞燕联合工厂,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去处。
对方这是请她过去帮忙?还是希望她将来能留在工厂里?
“秦厂长,我当然愿意!”
名气是把双刃剑,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是当“秦厂长”成了金灿灿的活字招牌时,无需过多劝说,就能招揽人才。
于是乎,秦想想又为自己的物资情报中心捞到了一枚宝贵的人才,因为孙晓艳还是个学生,只能算是校外兼职,而学校也乐意见到这样的“校外扩展”,并且对秦想想所提到的“物资情报调配分析”十分感兴趣。
“孙同学,你就过去吧,这是你的机会!”
孙晓艳来到了“飞燕物资调剂中心”的临时办公室,来到上浦纺织厂的老办公室,里面有类似曾经特务使用的电报设备,让孙晓艳恍惚觉得自己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民国时期的我党特工。
坐在靠窗的工位上,秦想想让人给她搬去了一沓厚报表,内容包括飞燕联合工厂过去三年的原材料采购价格,运输成本,库存周转等等数据,其他的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剪报,以及火车时刻表,甚至还有港口货轮潮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