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云淡风轻的石 (二)(第3/4页)
无瑕忙说:“不会。正是傅太太教子有方,陶家和傅家也有这个为国效力的传统和先例,这个时候孩子们才会身体力行。”
“我们的心呐,一会儿是国民责任,一会儿是为人父母……这么拉扯着,实在痛苦。”尔安摇头,喝着茶,同无瑕和静漪细说起来。
此时尔安只有次子幼子在身边,都已经在上海读大学。尔安要他们转学去香港或者美国,他们却打算参军。陶夫人因为唯一的孙子麒麟儿被送进了空军,正在担心,又被这几个外孙弄得心烦不已——她已经失去了次子一家三口,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和女婿们在为国出力,委实不愿这张令她寝食难安的名单再度拉长。
尔安劝母亲道:“这个时候,总不能硬是不让他们这一腔热血无处挥洒。他们有这个爱国心,我是很高兴的。连炤也尊重他们的思想。”
“都是你们,尊重尊重,要自由要民主,你看到如今,自由到长辈意见都不问、连身家性命都不顾了……不是不让他们上战场,到底再大一些,身子骨儿都还单弱,枪都扛不动,打仗去!”陶夫人皱着眉,面色有些难看。此时恰好延朗和延缤从外面回来,过来见客。陶夫人看到他们,一摊手。“老七在最前线,这也罢了,他从来都是那样的;可老大在西北,主张却比他这个在前线的还坚定,连毛都没长齐的儿子都宁可送到部队里去!这几个孩子还年轻,知道什么是流血、什么是牺牲?延朗,延缤,你们以为打仗是好玩的么?是什么浪漫主义么?那是不死也要扒皮去骨的!没看到你们七舅舅一身的伤、连耳朵都几乎聋了一只?到现在还时不时被身体里的弹片折磨一下子,疼起来觉都睡不着!”
陶夫人大声说。
静漪听了心一沉。
尔安见母亲发火,并不能硬劝;两个孩子虽说在长辈面前不敢反驳,沉默中却显出倔强来。尔安跟儿子们挥挥手,让他们先下去,转而对静漪和无瑕说:“真抱歉。老太太是不拿你们当外人看,发火也不避讳。”
“没关系。”无瑕忙说。她看看静漪。
静漪没出声。
她看到延朗和延缤转身离开,没走几步,客厅门口便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是遂心。她跑到两个表哥面前,不知在说什么。两个年轻人笑着,一人伸出一只手来,拉着小表妹的手,让她荡了会儿秋千……遂心笑得开心极了。
这样快乐的时光,温馨的画面,真让人挪不开眼。可想到那两个英俊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随时会上战场……她默默叹口气。
在这个家里,从不缺少热血青年。
将来,或许遂心,也会追随她父亲的脚步呢……
尔安给母亲倒了茶,笑着说:“您老人家每回也都是嘴上厉害,哪一次不是遂了我们的心思?”
“说到遂了你们的心思……还得是我的囡囡哦!”陶夫人想起孙女儿,拍手叫遂心过来,瞪了尔安。“我是拦不住他们。他们也未必肯定我的话。可我得说,孩子们空有一腔热血的时候,该泼冷水就是要泼冷水——谁说在后方,就不是为抗战做贡献了?就比方说医院。若没有医生和药物,打起仗来怎么办?若没有人种粮食,或者从事贸易去外国买粮食,打仗的人没的吃,仗又该怎么打下去?”
“他们哪里听得进去。他们的学校都要撤退到后方去,他们都不愿随着学校撤退呢。”尔安皱眉道。
“真是让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陶夫人说到这儿,歪着头看遂心,道:“还好囡囡还小,还能留在身边儿……养儿养女有什么好,到头来谁都不听你的。囡囡,是吧?”
“母亲,”尔安笑着说,“您这样,我们可没法儿教孩子们了。”
“奶奶,不要生朗表哥和缤表哥的气了……”遂心爬上沙发,粘着陶夫人。她小脸儿一皱,很有点可怜巴巴的样子,“奶奶一生气,囡囡也不高兴。”
“哎哟,哎哟……囡囡也不高兴?”陶夫人揉着遂心的小胖脸儿,语调瞬间便软了下来。她听着遂心说话,心都要化了。“好,奶奶不生气。”
“真的?”遂心挂在陶夫人身边,问道。
“真的。”陶夫人说着,把遂心紧紧地搂了,在沙发上摇摇晃晃……“那些坏小子不听话,咱们不理他们。”
尔安笑起来。
静漪看陶夫人的样子,其实并不十分动怒。几十年风起云涌的日子过过来,她什么阵仗没见过?只不过从前是军阀割据、内战纷乱,如今是协同一致、抵御外敌。相同的是,一代又一代陶家的男人们参与战事。他们浴血奋战,担惊受怕的是陶家的女人们……她这么想着,也能体会陶夫人这些年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