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3页)
平和而陌生的腔调发音,在大雨里一方小小庇护所里,显得安宁朴素。
他的手里被递上一杯酥油茶时,转头看见一个编着粗麻花辫子的藏族小姑娘对他灿烂地笑了一下,叶满轻声道谢,那小姑娘又躲进妈妈身后,只露出一双明亮纯净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他和韩竞。
“他们是去冈仁波齐朝圣的。”熟悉的语言吸引了叶满的注意力,韩竞垂眸看叶满没血色的脸,问:“还冷吗?”
他摇摇头,低声说:“不冷,有一点饿。”
他这一个月食欲都很差,只勉强吃几口保存体力,这会儿又饿了,想要喝完酒回去吃剩下的饼子和糌粑。
——“糌粑。”
叶满抬头看过去,是那个穿着粉外套的小姑娘。
她的小手上握着一块糌粑,递向他,重复道:“糌粑,糌粑。”
叶满不太好意思地接过来,小火炉的热量太近,让他鼻尖起了一层汗:“谢谢。”
“????????????.”
叶满转头看韩竞,低声问:“你说什么?”
“吐吉其。”
方才在车前的尴尬好像没出现过,韩竞语气平稳而耐心,他说:“藏语里的谢谢。”
他说藏语很好听,也很流畅,就像藏地本土的人。
韩竞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会的东西很多,不交叉于叶满曾接触过的应试教育知识。
叶满盯着男人颜色微深的嘴唇,试图模仿发音。
“吐……”
他笨拙地咬词,韩竞又重复一遍,他才犹豫地对那个小姑娘说:“吐吉其。”
小姑娘立刻高兴地对他笑。
叶满耳尖微红,低头啃那块糌粑,听到坐在他对面的中年人用不熟练的汉语说道:“你们要去哪里?”
韩竞正喝酥油茶,没说话。
叶满生怕话掉地上让人觉得不舒服、不礼貌,硬着头皮搭话:“去德钦。”
“去旅行吗?”他问道。
叶满点点头。
中午十二点,外面的天空很近、很暗。
他犹豫了一下,说:“我买到了一封信,想去看看信里的地方。”
面色黝黑的藏族同胞问:“手写信吗?”
“是的。”
叶满搁下酥油茶,说:“只有那一封信,我看不懂。”
因为那是用藏文写的。
而叶满之所以选择先去德钦,是因为那些信的地址中,德钦是距离拉萨最近的一个地方。
叶满从背包里挑出那封信,风从帐篷口吹进来,小火炉下的火光闪烁,橘红的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那位戴着佛珠的藏族中年人将老旧的信纸凑到火光旁,沧桑宁静的眸子看着上面的字,边上的家人都凑过去,一起认认真真看。
仿佛这封曾被遗弃的信有多么多么重要一样。
“你是说这封信是在垃圾站里找到的吗?”那个藏族人忽然问。
叶满敏感地察觉他语气和表情的凝重。
可这封信已经是十二年前的了。
“嗯。”叶满说:“卖信给我的人告诉我,他在垃圾站里找到这些。”
“怎么会这样?”那人沉默片刻,开口道:“这封信是说……”
这封信说的事,隔着十多年光阴,在214国道路旁,一座不知名的山脚下,再次开启。
彼时的叶满嗅着酥油茶香,烤着火,听到雨点踏踏实实砸在四周,难得觉得精神很好。
他蜷起双腿,目光注视着那封信,就如除了韩竞外,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一样。
“噼啪”火声里,那位朝圣者将那封信译了出来——
亲爱的谭英,
我有好一阵子没有见到你。年初的电话里你说今年会回到梅里雪山,会回来探望我,可我坚持等了很久,一直等不见你。
我想我可能没办法继续等下去了。我会在这个春天离开。你知道的,是因为我这一颗心脏。
近些天,我总是回想起你在这里的日子,那个冬天的每一个夜里,炉子里都燃着红彤彤的火,阿妈闭着眼睛诵经,酥油茶香飘满了房屋,灯渐渐变暗,我添上酥油,屋子就会亮一点,你喜欢裹着羊毛毯蜷缩在火炉边写字,写着写着,就昏昏欲睡。
我拾起你落在地上的本子,看到了你的诗,我总是沉迷在你的诗里,我想有一天你会出版自己的诗集,里面会记录着蒙古草甸、罗布荒原、横断山脉、天山深处……
如果说到梅里雪山,那大概会提及我,好姑娘,不要害怕,你做的事意义非凡,不要怕孤单,你的诗集所去的地方,我随之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