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野去处理了。”何清连忙补充。

应随已经骑上摩托,启动时引擎轰鸣声盖过她的话,他毫不犹豫朝着葡萄园的方向驶去。

这会儿已经傍晚六点,天边一片橙红,葡萄园中规中矩的小屋沐浴在夕阳里,屋顶的瓦片映射金光。

景色这么温柔,氛围却不和谐,应随还没进去,就听见杨林扯着大嗓门说话:“方老板,你别瞧不起我们年龄大,我们干活那是一顶一,年轻人根本没法比。”他说着,更改指控的对象,“就是你李野,要论下地种庄稼,你比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差远了。”

李野脸上带着笑,他先顺着杨林的话安抚道:“那当然,不论是力气,还是经验,我都不如你们。”

杨林还以为李野来替他们主持公道,高兴起来:“你也就只能做办公室的轻松工作。”

“这我就不认同了,年轻有年轻的优势,我身体好,连续在地里干几天也没事。”李野顿了一下,话锋一转,“杨大爷,你去年做零工闪了腰一直没有养好,听说今年五月腰伤复发又去医院住了几天,你还要干摘葡萄的活,彻底不想要你的一把老腰了?”

“我的腰早就没事了,你小子别乱讲话。”杨林一听李野拆他的台,忽的反应过来,瞪了他一眼,“你现在端上公家的饭碗,不为我们这些乡亲谋福利就算了,还胳膊肘往外拐,在这里给我和稀泥。”

李野:“……”

李野连忙解释:“怎么会?我……”

“你少开口。”杨林打断他,不客气道,“我们和方老板讨论,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儿。”

他看向方忆,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方老板不让我们这些六十几岁的人来干活,我们村所有人都不能来。大家都被占了地,凭什么只用他们?这种做法不公平,我们坚决不同意。”

杨林这人,没上过学,却爱装文化人。给他打电话,他的第一句话永远是“你好”,还喜欢用“请说”这俩字。实际上,老头儿肚子里没有墨水,最大的毛病是酒品不好,喝了酒混不吝,这会儿他一身劣质酒气,中午至少喝了一斤。

与杨林一起来的另外几个大爷大娘的声音倒没有这么大,他们平时也不见得和杨林关系有多好,这会儿不过是为了共同利益抱团。他们之所以敢来找方忆,一方面是因为她打电话时透露出采摘葡萄的日薪三百,比前面那个李老板开得高,让人心动。另一方面,觉得方忆一个从城市来的年轻女人,肯定脸皮很薄,大家多在她面前诉说两句生活不易,她心一软也就松口了。

李野正要说话,方忆已经平静地开口:“葡萄园使用了大家的土地,每年都会付一大笔租金,没有占你们的便宜。我也是从各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大伙儿已经超过六十岁,不适合做重活体力活,出了安全事故谁负责?”

杨林满不在乎:“能出什么安全事故?我们种了一辈子地,绝对不会有问题。”

这时应随走进去,他故意问:“杨大爷,你们这么多人来葡萄园做什么?”

方忆看向来人,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杨林见到应随,立即道:“小应,你也来评评理,以前的李老板就不会瞧不上我们,每年和我们签劳务合同,方老板却嫌我们老,不让我们来这儿干活了,你说我们哪里不如其他人了?”

应随拿了烟出来分给他们,笑着说,“最近天气这么热,大棚内的温度比外面更高,你们年纪大了,确实容易中暑。去年八月,大椿村五队的一个老头在地里干活被晒晕过去,等到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没了,这事你们还记得吧?”

去年这事一出,社区立刻展开高温防暑宣传,村里的喇叭每天提醒全村高温时段不要出门务农。在场的大爷大娘都感受过那种头昏眼花口渴耳鸣的感觉,大伙儿一时沉默下来。

方忆顺势说:“我们公司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希望大家理解。”

杨林反应最快:“那老头都快 80 岁了,我们还不到 70。方老板,我们心里有数,每天早晨五点钟出门干活,干到上午十点收工,那会儿还不热,下午太阳落山后又我们再接着干,出不了事,也不会耽误你的活。”

另外几个大爷大娘跟着附和:“是啊,我们不在太阳大的时候干就行了。”

应随笑:“就算避开一天最热那几个小时,一筐葡萄至少也有七十斤吧,你们搬起来吃力,多辛苦啊。”

“小应你什么意思?你不能因为方老板在你家里住,你就站在她那边。你小的时候,你外婆一个人养你和你妈不容易,我们谁家没有伸手帮一把?”杨林不满。

这话说的,就差将“忘恩”两字扔出来了,这老头倒是会道德绑架,刚才为了堵李野的嘴,也指责他忘本。方忆担心应随面子上挂不住,她看了他一眼,不想再继续与这群人浪费口舌,直接道:“这是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公司和前面那个私人老板的运营方式不同,一切按照劳动法来。你们不许我用你们村其他人,我倒是没有意见,大不了多花一点钱,从别的地方找工人,就看你们村其他人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