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山里本就没有暑气,大雨落下来,气温又降低几度,他们身上是湿的,风刮过来,感受得到冷意。
应随却觉得这会儿自己热气腾腾的,实在是由于她的眼神太赤裸——
淋了雨,她却一点也不狼狈,每一根湿润的发丝都让她看起来充满诱惑,她的睫毛也湿漉漉的,黑亮亮的眼仁直勾勾注视着他,他不是什么纯情小男生,在她面前难得的产生一种明明穿着衣服但被剥光的不适感。
他尽量维持着平静的表情,只是忍不住扯了一下胸膛前的 T 恤,让布料不那么紧贴身体。
方忆因为他这个动作笑出声来,就算他不是情场里游刃有余的男人,面对挑逗,也不至于做出这样可以称得上别扭的反应,他长了一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处变不惊的皮囊,可如果他真的表现得从容淡定,方忆又不会觉得这么有意思。
应随的反应取悦了方忆,她正要继续调侃他,他忽然转身,方忆顺着他的动作向后看去,她刚才竟然没有看见山洞里有一张石头砌成的供桌,上面供着如来、观音、文殊,香炉里燃烬的香头多得没有空隙,桌上烧成灰的纸屑堆得极厚,可以看出这里香客众多。
方忆顿时觉得自己冒犯了,她咽下不庄重的话,转而说:“我们不该空手来的。”
应随见她正经起来,当下心里一松:“我每年春节都会陪外婆到这里上香,躲一下雨不要紧。”顿了一下,又说,“如果你想来拜拜,可以改天找个时间。”
方忆笑了:“行。”
她打量起这个地方,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才在一大片山壁上形成一个天然岩洞,让人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
既然不是庙,为什么供奉着菩萨呢?方忆好奇,她问应随。应随只知道在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存在,方圆十里,大家不约而同守护着这里,没被遗弃破坏。
这大概就是当地人的一种信仰,方忆想,她不再说话,转身看着岩洞外的雨,
应随也没有开口,两人并排站着,静静等着雨停。
这场雨果然如应随所说,下得并不久,雨一停,太阳钻出来,又是晴空万里。方忆看应随:“继续上山吗?”
应随点头:“走吧,还要半个小时才能登顶。”
夏天的衣服湿的快也干得快,等他们到了山顶,已经看不出来淋过雨。
站到高处,方忆向下看,她将永乐镇的全部面貌尽收眼底,一条蜿蜒青绿的河俨然是小镇的中线,它将小镇一分为二,两边房屋错落有致,她看到了两百多亩的葡萄园大棚,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开阔的视野使得她的心胸跟着开阔,站在山巅,蓝天白云仿佛离她很近,因为被爽约戏弄生出的那点不愉一扫而空。
“应随。”方忆叫他的名字。
应随看向她。
她诚挚地说:“今天谢谢你。”
其实自从认识以来,这短短一段日子,他帮了她许多,他当然不是热心肠到无论对谁都慷慨相助的人,单身的成年男女,是否产生火花,大家心知肚明。他不太一样的是,他并不想实际和她发生什么,在能推进关系的瞬间,他退后了。
应随和她对视了三秒,然后他避开她的目光:“淋雨没有影响你的心情就好。”
“当然没有,我现在心情还挺好的。”方忆随地而坐,望着低处渺小的永乐镇,说,“其实我不太喜欢雨天,比较耽误事,但刚才我发现,能好好的看一看雨,也挺不错的。”
应随跟着她坐下来,他“嗯”了一声。
方忆转了话题:“我挺佩服你的,已经走出小镇,还能选择回到小镇,这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需要一颗非常强大又非常柔软的心。不过,我有一件事比较好奇,你当时做这个决定时,有女朋友吗?”
应随沉默了一阵子。
“这属于你的隐私?”方忆问他。
应随不答反问:“你想了解我的感情史?”
方忆笑出声来:“被你看出来了,我以为我问得挺巧妙的。”
“在这件事上,是我比较自私。”应随没有阐述的是,其实当时他和前任的那段感情本来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他做出回老家的决定,反而给了对方无需心理负担提出分开的理由。只不过无论如何,都不是他能推责的。
方忆有些意外:“所以在你的人生排序中,第一位是家人?你可以为了家人放弃事业和爱情?”
应随坦诚道:“家人的确比事业重要,我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需要我的伴侣理解。”
方忆没有给应随减分,因为在她看来,抛开最重要的人品和三观,谈恋爱除了彼此具有生理性的吸引力,还有权衡利弊后的各取所需。在她的排序中,家人同样排第一,只不过她比较幸运,父母身体健康,有丰富退休生活,不需要她花精力与时间照顾他们,让她可以全心全意投入事业,而她的另一半必须接受她忙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