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应随同意了方忆的提议,他将车停在镇上,两人并肩沿着街道缓步而行。五月下旬,天气晴朗,气温直逼三十度,由于小镇地势偏高,所以并不热。

方忆自然地挽住应随的手臂,两人经过一家诊所门口时,一位大概五十多岁的女人从里面出来,她正好瞧见他们,出声叫住应随。

应随看见女人,关心道:“张阿姨,你身体不舒服?”

“没事,感冒了,来找杨医生配两幅药。”张阿姨的目光落到方忆挽着他的手上,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过年那会儿,李墨和你吃完饭回来,他说你谈了个女朋友,我当时还不信,以为是你为了逃避我给你介绍对象找的借口,今天我总算眼见为实了,女朋友真漂亮,你俩站在一起,真是般配。”

应随顺势介绍方忆给张阿姨认识,他又对方忆说:“这是李墨的妈妈,年前你和李墨见过。”

“我记得,你在那个在部队的一身正气的朋友。”方忆笑,她礼貌地和张阿姨问好。

张阿姨热情地邀请两人:“你们上家里坐会儿吧。”

应随婉拒:“今天就不打扰了,改天吧。”

张阿姨却坚持不放他们离开:“别改天了,上去坐十分钟,我前些日子做了不少牛肉干,打算给李墨寄过去,正巧碰上你们,你俩带点儿回去吃。”

应随推辞:“你都寄给李墨吧,他在部队买东西不方便,我们……”

张阿姨打断他的话,故意做出生气的样子:“这是我亲手做的,外面买不到,你还跟我客气什么?”

方忆看出张阿姨一片真心,对应随有一副长辈的慈爱心肠,便轻轻捏了捏应随的手臂:“那就去张阿姨家坐会儿吧,正好我也听张阿姨讲讲你小时候的事。”

张阿姨顿时高兴起来,她对方忆说:“好,应随小时候的事情,我清楚得很。”

她家离诊所不远,领着方忆和应随进门后,忙前忙后地端出瓜果点心招待两人,又装好一大袋牛肉干,让他们待会儿走时带上。

应随递了一条牛肉干给方忆尝,他自己也吃了,称赞:“张阿姨,你手艺越来越好了,这牛肉干比外面卖的香多了。”

方忆点头:“我同意。”

张阿姨并不谦虚:“所以我说外面买不到,我这几年退休了,平时在家没事干,就喜欢琢磨吃的,你们爱吃,下次我多做点。”

应随向她道谢,她摆摆手笑道:“这有什么好谢的,李墨不在家这些年,你没少来看望我和你李叔,上次我半夜犯肠胃炎,也是你跑上跑下照顾。”

“这都是应该的,以前你也没少照顾我。”应随转头对方忆说,“高中那会儿李墨长身体,容易饿,张阿姨常给他准备吃的,也总捎带我一份。”

张阿姨笑着接过话:“应随成绩好,本来能上县里最好的高中,但去了县里,就得在学校住宿,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为了每天放学能帮他外婆做点事,坚持留在镇上读书。李墨高一成绩跟不上,多亏应随经常抽空给他补课。我提出给补课费,他怎么都不肯收,只说和李墨是好朋友,不需要报酬,我就只能做点好吃的谢谢他了。结果到他嘴里,倒成了我照顾他。”

方忆听着,不禁在脑海中勾勒应随十六七岁时的模样,那时他家境贫困,应该时常穿着洗旧的衣服,眉眼干净坚定,是个有情有义的坚忍不拔的铮铮少年。

张阿姨继续感慨道:“那时候我们也建议应随考军校,但他放心不下家里,最终没有报名。”说到这里,张阿姨顺便问应随,“我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你外婆了,老太太身体还好?”

应随回答:“她身体挺硬朗的。”

“你把老太太照顾得好。”张阿姨点点头,她对方忆说,“应随这孩子品行没话说,有责任感,担得了事,人又上进,选他准没错。”

方忆十分认可,她一本正经道:“我就是看中他的人品,而且,他长得还好看。”

张阿姨闻言笑起来:“对对对,应随的模样也没话说,从小就周正。我记得初中那会儿,李墨还没窜个子,站他旁边矮一截。到了青春期,我总担心李墨早恋,天天在家念叨,结果李墨说受欢迎的是应随,好多女同学喜欢他。我倒从不担心应随,这孩子从小就稳重,心里特别有数。”

应随听到这儿,耳根微微发热,连忙解释:“李墨胡说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我才不担心你,你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一心学习呢。”张阿姨打趣。

方忆心生好奇,问:“他读书时和现在变化大吗?”

张阿姨说:“李墨那儿有照片,我找出来给你看看。”

方忆连忙说:“不经李墨同意,动他的东西没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