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江小娥站稳, 脆声打着招呼,“四婆婆好。”
四婆婆打量着她,过了一会才点了点头, “进来吧。”
先转身走进了屋子,她缓缓道:“你把昨天说的样式再说一遍,要是能做我就替你做了,算是婆婆送你的。”
紧跟着顿了顿, “瓜子就别再给了,婆婆还不起。”
孩子们能来玩来闹她高兴,但要是别人花钱引来的就不必了,她真还不起。
江小娥知道她话里的意思,不过没接着“还不起”往下说,而是道:“婆婆可以多接触下, 寻几个手巧的孩子跟着学一学,您这手艺不继承下去有些浪费了。”
“学这个有什么用?又不能……”四婆婆神色一顿, 狐疑道:“怎么个意思, 听你的口气要的数量不少?”
“不多,但也确实不少。”江小娥实话实说,她没法马上给出一个数, 但确实不算少,龚庄公社的选择她决定不了, 但互助小组以后制作的机器,她却可以决定用哪一类型的过滤网。
一台机器三到四张过滤网, 价格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但也算是一笔收入,她觉得四婆婆要是愿意带徒弟,也不是没有人愿意送孩子来学。
而有人替她搭把手, 也能把制作的时间缩短。
“……你、让我想想。”四婆婆没想到自己也有能收徒弟的一天。
不过就是编织一些小东西,几乎家家都会点,谁又会专门跑到她这里来学?
可要说心不心动……那她自然是心动的。
能多个徒弟,她也不求对方能给她养老送终,只要身边偶尔有个说话的人陪着都好过现在整日发呆的日子。
但四婆婆想了好一会,还是摇了摇头,“江丫头,要是一两个也就算了,就当我送你的,你要的太多我反而不敢给。”
那么多,总不能白给。
她倒不是贪人家的钱,而是那么多东西做下来费时费力,两人没什么交情,她总不能替人做白工吧?
但说收钱,她不敢收。
哪怕偷偷收也不敢,自家就住在棚屋里,稍微大点声周边就能听到动静,哪能瞒得住?
至于收徒就更算了。
没点好处,别人不会送孩子来学,可真有好处,万一把人家孩子给牵连了怎么办?这事她不能做。
江小娥知道四婆婆在顾虑什么,别说婆婆不敢收她也不敢直接给这笔钱,所以在来之前就打听过了,“我能以学校的名义在街道办下单一笔手工活,再由街道办分到你手上,这样就不会有问题。”
以职工学校和街道办对接,和个人没关系。
这种方式,并不少见。
街道办每次分配的手工活,不就是从各个厂子单位接来的杂活?而这些活是专门解决周边困难群体的负担,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
职工学校给街道办下单,符合要求。
街道办派活给困难群体的五保户,同样也是符合要求。
但有一个前提,“当然,这一切还得看婆婆能不能编织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不符合标准,我只能找其他人了。”
江小娥会找四婆婆,有帮忙的意思。
南阳那个小罐子一直留到现在,里面虽然装着的是臭屁虫,但绝对是他最“宝贝”的东西,能有这么一个小玩意让他的童年增加不少欢乐,这就是四婆婆赠予他,以及他们的。
四婆婆要是能接这个活。
她自己能多一份长期稳定的收入,身边也能多一两个陪伴的徒弟,这对于一孤寡老人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喜事。
但前提是,她编织出来的东西能行。
要不然这一切都是空话,江小娥就算再想拉人一把,也不会明知道收来的东西不过关还继续,她从背包里拿出一张图稿,图稿是他们原先设置的铁丝过滤网,她道:“无论是竹、藤又或者其他材料都没问题,网格间隙大小以及各类尺寸都有标明,我需要婆婆先编织一个出来看看。”
四婆婆有些讶异,没想到她考虑的这么周全。
如果是从街道办接手工活,对她来说根本没隐患,那她干嘛不接?
难不成看着钱不要,明明能摆脱孤寂的日子还得再咬牙扛着?
她是老了又不是傻了,立马伸手接过图稿,仔细看了起来,看了两眼后先是松了一口气,图稿上的东西看着不难,她细细琢磨了下,说着,“丝网用细麻绳,我能编得比这个更细密一些,边框用竹条更耐用。”
她顿了顿,“如果你不着急要,我就拿去浸水烟熏,用石灰水浸一浸,晒干后用个十来年不成问题,再拿去烟熏能防虫防蛀。”
“大概需要多久?”
“给我三天。”四婆婆道:“第一次做我还得琢磨下,以后时间就不会这么长。”
“行。”江小娥点点头,她也没问价钱,最后价钱肯定是由学校和街道办商量,一个编织品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