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4页)

说来都是缘啊。

不过就是在公园里转悠转悠,硬是被他们捞了两条鱼,这不正好,办酒席能用上了。

这叫什么来着?

成双成对,吉庆有余!

……

而在小巷那边,陈慧秀带着报社的人前往四婆婆家,在去的路上她不断叮嘱着,“四婆婆不爱和生人多接触,年纪大了多少有些难沟通,刘同志你就多担当点。”

“好好好,我心里有数。”刘同志点着头,显然也是明白四婆婆的脾性,不过老人家嘛,就是性格再孤僻他也能忍。

不过奇怪的是,今天的四婆婆还挺好相处的。

当两人来了后,她就带着介绍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多亏了街道办的帮忙,家里虽然小了些但该有的都有,前面还帮着弄了一套厚实的棉被,过冬都不会觉得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身一个人过日子就不需要什么物什,必备品倒不缺。

说句难听的话,他们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不死了,活了这么多年总不能连一点家当都没攒起来。

反正在这个小小的“家”里,日常所需是真不愁。

每个月从街道办拿一些补助,换了粮食虽然吃不饱也吃得不好,但也不至于被饿死,在这方面老人家心里还是挺感激的。

这么点大的地方没得转悠,一眼就能望尽。

小刘拿着老式的相机拍下这间小小的屋子,小但收拾得都挺整齐,墙壁上还挂着不少编织的竹筐篮子,想想之前从陈同志那里听到的事,他便问道:“四婆婆,您编织的手艺可真不错,听说您还从街道办接了一些活。”

“你来。”四婆婆没马上回答,而是招了招手引着他们往边上走,一个小棚,棚下还摆着两把椅子,在椅子的边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竹筐,里面都是一块一块编织网,“这还得多亏咱们小巷的江小娥同志,别看她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还没毕业就和几个同学齐力制作一台脱粒机,脱粒机是什么小刘同志应该知道吧?农家人哪里离得开这类农用机械,那可是……”

四婆婆为什么会接受这次采访?

她倒不是想让人知道她有多厉害,而是想还小江一个人情。

一个五保户上报纸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对于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来说就不同了。

为此,四婆婆还专门去打听了。

拉着报社同志的手就叨叨絮絮起来,从制作脱粒机到捐献,从捐献到他们接了维修的单子,无时无刻不是在夸奖这群小同志们能力大又心善,恨不得报社同志全都记下来,刊登在报纸上。

小刘这会也反应过来了,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不过他没打断四婆婆的话,而是认真听了下去,时不时在本子上记载几句,因为他觉得这事确实有报道性,在四婆婆说着时,还会问上两句。

大概半个小时,该拍照的拍照了、该问的话也都问完了。

小刘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开前还被四婆婆硬塞了一个竹蜻蜓。

拿在手里一荡一荡,别说还挺有意思。

等他回了报社,还没坐下来就见边上的同志凑过来,“这玩意有点意思,我小时候爷爷也会编这个给我玩,不过这个瞧着更真一些。”

“手艺自然好,不然也不会凭这个手艺接活了。”小刘感叹着,“果然啊,会门手艺活绝对不是坏事,说不上哪天就靠它吃上饭了。”

“咋滴,这是出门遇上什么事,这就感叹上了?”

小刘只是问,“望岗巷街道办管辖的五保户四婆婆你有没有印象?”

曹归还没开口,龚主编就搭了句话,“我对她有印象,老人家挺惨的,送走了双亲又送走了老伴,原先收养了一个女儿,结果女儿出嫁后没多久也没了。”

“是挺惨啊。”

“主编,过年时慰问的对象不如就选她了。”

“也行啊,我记得四婆婆过得挺不容易。”龚主编没意见,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物件对某些群体进行慰问,送得东西算不上多珍贵,几斤玉米面几斤糙米,不过给一个孤寡老人也能吃很长时间了。

“四婆婆现在的日子过得不算差。”小刘笑着,“我刚不是说了吗,只要会门手艺说不准哪天就能靠它吃上饭,四婆婆编织的物件好,职业机械学校看中她这门手艺,特意下单到街道办,将这个活派给了四婆婆。”

他大概形容了一下是什么东西,“一角一分一块网子,四婆婆一天能做三块,不太确定是不是长久的活,但这小半个月四婆婆挣了快五块钱。”

“哟,这么厉害。”

“职业机械学校?他们学校要编织品做什么?”

“一所学校怎么和四婆婆扯上关系了?”

“脱粒机你们知道吧?”小刘开始显摆起他在四婆婆那听到的话,跟着道:“职业机械学校的学生不得了,优化了脱粒机的功能,现在不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专门请那几个学生去改造机器,用到的配件就是四婆婆编织的过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