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江东阳整天带着狗友们到处找麻烦, 折腾了一些但确实很少人说闲话了。
冯婆婆这天帮着小谢准备结婚当天的东西,忙碌时嘴上也不免感慨着,“别看东阳整天无所事事看着不靠谱的样子, 但现在巷子里都说他还挺靠得住,比王二狗那个狗东西强上百倍了。”
真的需要对比,一对比看东阳就特别顺眼了。
别的不提,就说说最近的这些事, 本身她都担心外面一些风言风语会不会让小谢心里难受,毕竟那些言语有时候是真伤人,哪怕小谢看着挺坚强,但谁又肯定她不会被伤到?
但现在东阳做的这些,又是花钱请五保户帮忙护着,又是自己带着人到处找麻烦, 当面说闲话几乎没了,就算私底下说说也无所谓, 反正不会过耳搞得心里烦闷。
再看看江家那边的态度, 冯婆婆是真心觉得,小谢这次选的丈夫比大部分人都强多了,虽然东阳没工作扛不起一个家, 但不代表他对这个小家一点付出都没有。
她甚至可以说,东阳这样的丈夫比小巷里大多数男人都强多了。
面对冯婆婆的夸赞, 谢绝娣只是轻轻笑了笑,她手里缝着一件军绿的料子, 是特意寻人换来了, 军绿料子特别稀罕,正适合结婚的大喜日子。
她并不打算大办,倒不是觉得丢人。
如果她真不愿意就不会松这个口, 而是她这边几乎没什么亲戚,除了在厂子里认识的几个工友之外,就是小巷这边的街坊,想大办也找不来那么多人。
不能大办,但该有的还是有。
手里没钱没票也就算了,既然有就没必要委屈了他,怎么说也是东阳头一次结婚,上交的钱外加搬进来的家什,何尝不是为她撑了腰。
冯婆婆帮她理着线,犹豫了一会还是问了出来,“听说东阳真去结扎了,你们是真不打算要孩子了?”
谢绝娣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其实放出去的要求,只不过是想拦住那些起了坏心思的人,那个时候她是没打算再婚,但偏偏就遇上了一个年纪比她小那么多又能聊得融洽的人。
她这两天有时候总会想,如果东阳跟她说不结扎,她会不会顺势同意。
或许会吧,她真的无法肯定地给出一个答案。
但不得不说,在知道东阳已经结扎了,那瞬间她头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被真诚对待的安全感,在这个世上从没有人给她类似的感觉。
杨采的爸爸其实对她也不错。
当初她逃离原生家庭,是杨采的爸爸给了她一个遮风挡雨的屋檐,可是他所做的那些事,始终让她不安宁,这也是为什么在杨采爸爸去世后,她毫不犹豫带着杨采离开,并在这里落家的原因。
她所求真的不多。
真诚地对待,那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和安全。
这些她从江东阳身上感受到了,和江东阳接触到现在,她从没有在他身上感受到为难、不适,也从没有因为他而让自己退让、觉得委屈。
谢绝娣不信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事,这一定是江东阳做了些什么,才会让她感觉不到不适,这也让她觉得自己的决定对了。
至少现在是这么觉得,所以面对冯婆婆的疑问,她只是轻笑着回应,“不着急,再多相处几年吧。”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她不是那种知道不对还会一直让自己退让的人。
就跟她的名字一样,她会选择反抗。
如果和江东阳结婚后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她会选择结束这段关系,但如果相处的一直特融洽,或许在哪一年她也会改变想法,那也说不定。
不过不着急,这都是以后的事。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手上的这件衣服缝好,等结婚那日将江东阳接回他们“家”。
这一天并不远。
不过在这之前,江东阳先去了一个地方打了声招呼。
知青办的杨婶子像是早就知道他会上门,见到他直接就甩手道,“走走走,一看到你就觉得烦。”
能不烦吗?
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是有任务的,江家三兄妹的任务就是分在她手里,三个人都符合下乡的标准,她原先想着程芬或许会找个人结婚,另外两兄弟怕是没其他法子,今年下乡的知青里肯定有他们的名字。
结果呢?
程华因为口吃的缘故,早早就划掉名字。
程芬遇到事,这会还在农场改造,等她回来时早就错过下乡的日子了。
眼瞅着没多久名额就要定下来,结果江东阳这小子又闹出个结婚的事,他要结婚的媳妇在纺织厂有工作指标,算是彻底绝了下乡知青的麻烦。
所以啊,杨婶子哪里想见他?三个人的任务一个都没完成,她这几个月跑了那么多趟江家,全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