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脱粒机能长久制作下去, 主要原因就是成本低廉。

这样才更符合捐赠的路子。

不然成本一下子翻了几十倍,按之前五十块钱的奖金和证书,学校会亏很多, 但如果提高奖金,那又算什么捐赠?分明就是花正常的价钱买了一台脱粒机回去。

就算公社那边愿意,学校也不能同意。

说得好听是捐赠,但真追责起来就是投机倒把了, 毕竟学校是没有售卖农用机械的资格。

再有一点,高村他们八人会这么积极学习,除了想为自己谋得一份出路之外,也是想着如果真下乡了,自己有门技术就更有保障。

但成本这点也得考虑进去。

毕竟他们下乡的地方可没有这么多破铜烂铁等着他们捡,到时候就算他们跟下乡的生产大队说自己会制作脱粒机, 哪个大队又会掏出一百多块钱买来材料让他制作?

难不成自己掏?

但是能带一两百块钱下乡的人能有多少?

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真能掏出这么多钱让孩子下乡, 干嘛不再多填几百直接买个工作指标?

那些下乡的人中, 除了少部分是自愿又或者有其他原因的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自身条件不太好的人,那些能带一两百块下乡的人, 根本不需要那么折腾,就能过得比其他知青轻松多了。

所以啊, 成本这个问题得解决。

这才是重中之重。

江小娥蹲下,捡起一块废料。

废弃仓库现在能有的废料就跟她手中的一样, 都是些边边角角, 中间还被剪裁过好多洞,有些更是锈蚀损坏,光清理都得废好长时间。

“那能用什么材料替代?”

“其实仓库内捡一捡也能再捡出一些, 就是耗时一点。”

“你没懂,江组长的意思是,如果没人给我们提供材料,我们该怎么办?要是成本低还能咬咬牙想办法,成本高我们就算有能耐也使不出。”

江小娥的那番话大部分的人都听懂了,一个个都皱起了眉头,他们这么认真努力去学,本以为学了这个技术在身,以后就有了依仗。

可突然发现,事情没他们想象中那么好。

成本不降下来,就算他们有制作的能耐也是一场空。

“是不是可以用木材替代?”罗朗也跟着蹲了下来,他不是太确定地提议着,“就跟韩老爷子那样,除了滚筒和齿轮是用铁为材料,其他材料都用木块代替。”

江小娥听后笑了笑,和她想到一块去了,“是可以,这样一来成本会大大降低,使用寿命虽然没有纯金属打造的耐用,但替换的成本也不高。”

没那么耐用,自然是因为木材的缘故。

但木材随处可得,每年替换也花不了多少精力和成本,但制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她建议着:“高村,其实你们手头的事先放一放。”

高村有些茫然,“放一放?”

江小娥点了点头,“我想,如果你们愿意去三洲大队帮他们制作一台木制脱粒机,他们会特别欢迎,韩老爷子也一定会全力配合。”

如果是木制脱粒机,自然得学学木活了。

用不着太精通,但该懂还是得懂。

既然他们觉得时间紧迫,那真的没必要在仓库里继续耗下去,制作脱粒机该懂的原理他们都懂,在金属材料和工具齐全的情况下,他们想制作出来不难。

到底是有底子的,图稿就摊开摆在桌面,再加上先前就跟着他们打过下手,后面又去公社和大队组装过各种型号的脱粒机,如果这还不行,那真的不适合这条路。

显然,学校选的八个人还是有点能耐。

但现在发现了问题,自然得及时修正。

继续耗下去可以,但她肯定他们只会越耗越慌,因为她和他们有着同一个关卡,那就是时间。

时间可不会等人。

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成本最低的制作方式,那就是放下手中的一切,去找能教他们的人。

韩老爷子就是唯一的选择。

三洲大队最初的两台全木制脱粒机就是他自个琢磨出来的,就凭这一点就能想象出有多厉害,哪怕这种全木制的脱粒机使用年限太短,但也不能否认他的厉害。

后面三洲大队在他们这订购了金属材料的滚筒和齿轮,为了能容纳这两个配件,韩老爷子更是重新改造了外壳和其他配件,用木和金属两种材料结合,双方共同打造了一款混合材料的脱粒机。

这种混合材料的脱粒机,才是高村八人的正确选择。

成本低廉不说,木制材料还需要经常替换,这种耗损对于他们来说非但不是坏事,还是好事。

如果真的下了乡,只要有脱粒效果就是功劳,时常需要维护那更是直接将他们绑定起来,生产大队想要使用脱粒机那就离不来他们,还不得好好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