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面对年轻同事的邀请, 陆宣贵不由笑出了声。

能在拖拉机厂担任车间总指挥,自然是有些能耐的,他的书桌里甚至塞满了各地的邀请函,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一次, 不然都塞不下。

那些邀请函, 可比面前的年轻同志来得重要多了, 但也不是每一个邀请他都会前往。

他并没有马上回答, 而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江小娥。”江小娥介绍着自己,“职工机械学校的江小娥。”

陆宣贵听后点点头, “小江同志,我确实对你说的感兴趣, 如果你真的能将‘石蜡热胀驱动器’用在除汽车外的任何机械上,我一定会抽时间亲自前往。”

为什么不?

在这点上, 她和骆工看似不太一样, 但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骆工这次大胆提出用407C型号替代609S型号,前者的推力更大,但在骆工和科研人员多方面的调整下, 使拖拉机能承受更大的推力。

而这位小江同志刚好相反,她是让常规尺寸的活塞减小推力, 能适用于一些小型机械。

骆工等人的研发,对现如今的拖拉机来说算是一次很大的改良。

但小江同志要能成功, 对于很多小型机械来说也是一种配件多元化的替换,能运用到不少机械上。

陆宣贵大概知道这几位年轻同志要的是哪类部件, 如果要他来说, 他甚至能提供三四种不同的方案,但唯独没有小江同志所说的“石蜡热胀驱动器”。

真要成功了,他就算再忙都会抽时间过去一趟。

他甚至敢肯定, 如果骆工要是知道了,也会很感兴趣。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能行得通。

“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养蜂机试验地期待你们的到来。”江小娥说过这句话并没有继续和他表示什么,而是转头对着老黄道:“黄工,尺寸没问题的话可以继续,我们先拿五个。”

老黄皱了皱眉头,犹豫了一会并没有劝阻,“那行,就按这个模具继续生产,生产好后我会拿去质检队检验,估计下午三四点就能拿到了。”

庄文瑞和他确认时间,“得多久?”

“开机到结束,怎么也得四十三分钟。”老黄上手了这么多年,连秒都能精准说出来,从开机到制作出第一个配件,一共需要四十三分二十六秒。

也是刚刚只加了一个配件的材料,不然不会重启又要消耗四十三分钟,而这四十三分钟就只生产几个配件。

就是这个原因,如果这几个小同志不是有人搭线,他们厂子根本不会接这个小的单,像这类需要修改尺寸的订单,怎么也得四位数起步。

“这么久。”庄文瑞看了看身后的朱工,和他打着商量,“你看呢?是先等等还是说现在就拆机?”

朱明亮还没回答,老黄就不镇定了,“拆机?你们这是想把这条生产线拆开?这……”

“你别急。”庄文瑞打断他的话,哪里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生怕他说错话搞得朱工等人不高兴,便先一步解释着,“只是拆开外壳,不动里面的部件,正好你没事就过来一并帮把手。”

厂里其实不太想让朱工等人动其他的生产线,但刚刚朱工跟他详细讲解了一遍维修方案,更将几个小问题给处理好,确实有些能耐,也说得有些道理,在和厂长联系过后他们决定退让一下。

但也仅仅只是拆开外壳,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叫老黄帮忙的原因,老黄在常规型号的生产线工作了那么多年,是真的当作自己的眼珠子,不然也不会他说要拆就这么着急,有他在边上盯着,朱工等人也就只能拆外壳。

不是他太小人之心了。

而是厂里真的不能再坏一条生产线了,再坏下去,影响的将是百来人的工作,甚至是百来个家庭。

朱明亮还在犹豫,江小娥替他做了决定,“我们不着急,朱工你们先来吧,拆机时可以让我们旁观吗?”

“当然可以。”朱明亮爽朗一笑,“难得有这个机会,大伙一起长长见识。”

朱工几人戴上手套袖套开始干活,江小娥等人在边上找了一个视角特别好的位置,她从挎包里掏出纸和笔,没打算自己记,而是递给了身边的钱嘉树。

有个画稿好的帮手在,她没必要自己干活。

当组长的嘛,就得会分工。

除了他们几人之外,陆宣贵一行人同样没离开,他们本身就对这个好奇,除了想看看他们是怎么维修的之外,也好奇这行人的能力。

同在一个城市,还被大老远邀请过来维修,如果能力真那么强,以后他们肯定有打交道的时候。

外壳拆开,朱明亮先是咳嗽两声,“好家伙,你们是不是十几年没清理过了?这么多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