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个名额属于额外增加, 本身纺织厂的工作指标都满员了,也是看到厂子工人的家属刊登上了省城日报,甚至并誉为“青年小将”, 这才提议多增加一个名额,毕竟是厂工家属,对他们厂子来说也算是一种荣誉。

商量是这么商量,但谁让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位江小娥同志现阶段还在学校读书, 离能上工还有半年左右,家里面更是一点动静都没,那自然会被其他有心的人惦记上。

人家刘科长打着的旗子多好听,说是这个名额空在那里半年太浪费了, 先让人先顶上, 等半年后江小娥毕业再让她接班。

说是这么说,谁都知道半年后刘家侄子肯定不会让。

位置都占了, 既没签协议又没找人担保, 不过就是一张嘴说的事,想反悔难道还不容易?

更别说刘科长还是采购科的领导, 谁不卖他点面子?

连副厂长都是他的熟人, 要不然也不会突然变故。

这事江湛生要是早些周旋一下, 或许还不会被抢走,但现在就算他跑来走走关系, 估计也悬了。

听龚子那话张科长都没放在心上,而是又哼笑了一声, “怎么就不成了?难道江湛生和厂长有关系?要真是有, 那或许还能救一救。”

龚主任没回,而是问着,“姐夫, 你知道我今天听到车间里在聊什么?”

“聊什么?”

龚主任又没接他的话,还是斩钉截铁的道:“这事要是闹大了,你身为劳资科的科长那就是失职!”

劳资科专门负责招工这一块。

能用“失职”来形容,那绝对算得上很严重的事,张科长皱着眉头道,“江小娥确实挺不错,但也不至于像你说的那么严重吧?”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今天早上听到了什么!”龚主任这会总算说出了原因,“江湛生的闺女这段时间又在做一种养蜂的机器……”

白天的时候车间就一直在说这件事。

当然车间工人们最在意的并不是她做的什么机器,而是聊着她给她二哥找了一份工作的事,都羡慕她特别有本事,自己做的好不说还能拉着家里人。

虽然这份工资没厂子里的正式工高,工作的地点又是在生产大队,但怎么说那也是铁饭碗,就算比正式工低不过还是比临时工高了不少。

再说现在的工作指标这么难得,江家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门工作,谁听了不羡慕?

龚主任也羡慕,但对比起其他人他想的更多。

能招工的养蜂基地肯定不小,而且能支付工人工资的地方那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创收,要不然人家公社总不能往里白搭钱吧?

也就是说,江湛生女儿制作的这个机器很了不得,硬是让公社搭建了一个……还算不上工厂,但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小作坊。

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江小娥制作的这台机器硬是养活了几口人,让这些人端上了铁饭碗。

能上省城日报的人少,被省城日报夸奖的人更少,但就算再少他们省城也能找出一些来。

那像江小娥这样的例子,又能找出几个来?

以自身的能力让公社新建了一个作坊,哪怕再小,那也不是寻常人就能做得到的。

龚主任继续说着,“我刚刚联系了以前的战友,请他帮忙打听了一下。”

他说着,就伸手比划了一下,“建庄公社第一批投入的就是一百个蜂箱,招了五个养蜂人,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批!”

张科长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什么都没说,而是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点燃后又是狠狠吸了一口,“我算是明白江湛生为什么不着急了。”

这要是换了一个人,知道厂子里愿意给他女儿一个工作名额,那是巴不得赶紧定下来,哪会像江湛生那样,到现在一声不吭什么都没做。

原先只以为这人木讷,不懂人情世故,现在看来他们家根本就不着急,江小娥那样的人才,难道还怕找不到工作?

要是觉得她真找不到那才可笑。

她都能为自家二哥谋得一份工作,难道还不能为自己找一份工作?

“姐夫,先是脱粒机现在又是养蜂机,前者能带来便利后者能带来创收,那你猜她以后能不能弄出一台关于纺织方面的机器?!”

龚主任为什么这么着急?

因为他看中的是她的未来,纺织厂所有机械设备都是从成立之前想尽办法买进,但因为没路子也没资金,将近十年纺织厂没有再买进一台新机器。

甚至连二手机器都没买进一台。

要是江小娥进了纺织厂,万一她也能制作出一台关于纺织方面的机器呢?

张科长又是深深吸了一口烟,“能行吗?”

“姐夫,行不行不是重点。”龚主任一手拍在大腿上,“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她没法制作出纺织方面的机器,但她总能修吧?前些日子江小娥去了南城的活塞厂,硬是盘活了一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