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博弈(十二)(第2/4页)

“若一步都不曾尝试着同归,抬脚便走,毫无留恋,那便是弃人而去。”

郑邈只觉一股熟悉的无名火直冲天灵盖:“我——”

“大人,我在宽慰牧通判。”乐无涯反问于他,“你在干什么?”

郑邈张了张嘴。

是啊。

与乐无涯断义那日,他站在大太阳地里,三去三归,最终也没有推开那扇门、回到乐无涯身边去时,他将这个问题问了自己很多遍。

乐无涯死讯传来那日,自己怔怔地望着天空许久,才发现流了满面的泪时,他又问过自己。

一年前,他伪作身份,跑去一帮水匪间卧底,却意外吃到一道格外美味的白灼鲤鱼时,想到乐无涯也爱吃鲤鱼,只是不爱挑刺时,他又自问,他到底在干什么。

道已不同,为何还忍不住,想与他同归?

乐无涯与郑邈针锋相对时,牧嘉志已调整好了心绪。

他将案卷从卫逸仙处取回,再次阅读一遍。

农人张二郎,是钱知府意外坠水案的重要证人。

此案过后,张二郎夹着尾巴,很是沮丧了些时日,害怕流年不利,干脆破财请了位路过的风水先生,想改改运道。

不知那位风水先生是否真有什么大神通,自从去他家那三间破房里跳了一通大神后,张二郎每日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仿佛吞了个喜鹊蛋似的。

旁人问他缘由,他不肯说。

在死前的几日,他忽然喜气洋洋地遍请四邻,说他很快就要搬走了,从此买房置地,过上神仙似的好日子。

邻居们听说了,自是好奇不已,连声追问。

但他绝口不提,只是喜滋滋地喝酒。

没想到,言犹在耳,他却横死在家,七窍流血,死相狰狞,显然是受了鸩毒之害。

临皋县细细审了案子后,才从张二郎吓破了胆的老婆口中得知,经那位风水先生指点,张二郎自房屋东南角的地里起出一个封着金银财宝的坛子。

他以为是家传之宝,或是前主人埋在这里的宝贝,狂喜之余,生怕露财,惹来旁人眼红,开始打听去外地置办田地房产的事情。

没想到事未办成,人却枉死了。

临皋县令取出金银查看,意外发现那碎银成色还挺新,不像是长久埋在土里的样子,就连封坛子的黄纸都未褪色,怎么看都是前不久刚埋进土里的。

县令便叫来张二郎的老婆,假意呵斥她,叫她从实招来。

张二郎的老婆这下傻了眼。

她大字不识一筐,这辈子都不曾出过几次村子,哪里见过此等阵仗,唬得面如土色,哭着瘫软在地,叫起撞天屈来,说这就是自家挖出来的,其他她一概不知。

县令阅人无数,见她虽是惶恐,但不似心虚,又看着手里崭新的金银和泥罐,渐觉不安。

……张二郎这人,是在他县衙里挂过号的。

桐州府钱知府之死,与他息息相关。

临皋县令知道事大,不敢怠慢,将搜到的物证人证转呈按察使司,又家家走访、户户相询,竟歪打正着地牵扯出了訾主簿。

牧嘉志点出了案卷中的存疑之处:“大人,案卷中提到,那农人张二郎毒发身亡后,有人见到訾永寿出现在临皋县,向人打听张二郎家的案子。为何证人能一眼认出,来人就是訾永寿?”

这边厢的郑邈也收敛了心神,答道:“临皋百姓以务农为业,地处偏僻,平时只有货郎、游方医生等往来,有外人到来四处打听消息,自然扎眼。半年前,訾永寿因钱知府坠水一案,曾到过临皋,走访张二郎的四邻,询问张二郎为人如何。因为他姓氏稀罕,便有不少人记住了他,叫他‘紫大人’。六月初二午时一刻,訾永寿再至临皋,向路过的二位农民探听张二郎被鸩杀一案,其中有一个正是张二郎的邻居,被訾永寿面对面问过话,当时便看他面熟,回家后才想起,此人是‘紫大人’。”

说着,郑邈自袖中拿出一物:“临皋县令为求妥帖,请来画师,由两人各自口述,画了两张画像。”

画像上的人,容长脸、下垂眼,眼睑有小痣,确是訾永寿无疑。

郑邈问道:“今年六月初三那日,訾永寿何在?当日衙门出入记档,请调来一观,如何?”

牧嘉志悄悄咬紧了牙齿,吩咐人去取记档来。

……然而,即使看不到册子,他已知道结果。

訾永寿为人勤谨,鲜少缺勤,自入夏以来,他只请了六月初二、三共两日的假。

记录分明,无从抵赖。

“这倒奇了。”卫逸仙在旁帮腔,“若说张二郎的案子是訾主簿犯下的,我确是不信。据案卷所说,张二郎死于六月初一正午,为何訾永寿在案发后才跑去临皋探听案情?从桐州府到临皋县,骑快马大约小半日可达,可訾永寿并不擅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