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谋事(一)(第3/3页)

杨徵手劲儿颇大,用一卷薄纸给何青松打了个晕晕乎乎。

然而,不只有何青松一人私下里揣摩议论乐无涯的私事。

官至四品,后院空荡,无妻无子,且非在孝期之中,这在官场中简直是难以想象。

一时间,流言蜚语悄然四起。

不少人家蠢蠢欲动,有心献美,却被先前那一顿赏给牛百户的军棍给打怕了,只敢在旁观望。

乐无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懒得理会。

等手头事务暂了,他得去找他的县主姐姐,议件大事。

……

上京之中。

六皇子府,无涯堂前,项知节正在晒书。

在翻检晾晒中,他在一本宋诗书中无意瞥见一首诗,注视片刻,甚是心动,便持书卷回到桌案前,大笔一挥,摘录了下来: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他的字迹呈狂草之态,有与他性情不符的潇洒狂野、自由洒脱。

项知节轻吹宣纸,等待墨干时,忽听如风登门禀告:“爷,姜侍卫从桐州回来了。”

话罢,姜鹤风尘仆仆地踏入,端正行礼。

项知节露出温文笑意:“姜侍卫辛苦。”

姜鹤冷冰冰地回道:“不辛苦。”

此时,如风偷眼瞟了一下项知节,露出了些许怜悯神色。

项知节:“?”

姜鹤是看不懂这主仆二人的眼神交锋的。

他乖巧地捧上了三样礼物。

项知节目色一柔,问道:“是闻人知府所赠吗?”

姜鹤拿起其中一样:“这是闻人知府的回礼,是《桐州杂报》数份,他圈了几处笑话和轶闻来,说这些有趣,请您一道看看。”

项知节笑容如冰雪初融:“其余的呢?”

姜鹤又拿起一样:“这是七皇子家的孔阳平赠给六皇子的,是一个同心结,本来是编在一块和田玉下,要一并赠给闻人知府的。但七皇子临行前似是有些犹豫,说可以只赠玉,同心结扔了也行。孔阳平正不知如何处理,便赠给了我。”

项知节脸上的笑容淡了:“……”

姜鹤全无觉察,热情恳切地介绍起另一份礼物来:“这是小裴将军的副将安叔国所赠。他要送一件新甲胄的设计图去桐州,身上并无其他其他物品,便特意采买了些桐州特产,赠与六皇子。”

姜鹤挺高兴的。

当年,小将军和小裴将军交好,他也和安叔国共过事。

他乡遇故交,怎不叫人欢喜?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安叔国见到他们时,神情为何那般一言难尽。

或许是欢喜过头了吧,

项知节沉默半晌:“你在桐州遇见的他们?”

“是。”姜鹤认真点头道,“我们三人在桐州驿馆相遇,恰巧互为隔壁,当真是无巧不成书。我本想和他们一起回京,没想到见过闻人知府后,他们竟已各自离去。”

项知节:“……”

不是无巧不成书。

是黄鼠狼拜年。

姜鹤眼前一亮,想起来了一件事,继续禀告道:“还有一件巧事。”

项知节闭了闭眼。

他现在不大想听。

可惜姜鹤读不懂眼色。

他说:“我登门送礼时,看见明秀才了。”

项知节睁开眼来,定定看向他:“……明秀才?”

“嗯。”姜鹤点头,“那个明秀才来投靠闻人知府,在桐州没有地方住,索性住在一起了。”

姜鹤想了一想,说:“不对,现在是明举人了。”

顿了小半晌,他又补充道:“闻人知府也是举人出身。就功名而言,已和闻人知府门当户对了呢。”

项知节:“……”

他现在明白,姜鹤的确是个实诚人。

在入府侍奉时,他介绍起自己时,恳切道:“卑职跟着小将军,读了书,但读得不多。”

……如今看来,是真的不多。

项知节低头看向自己方才写就的一幅字,沉吟半晌,唤道:“如风。”

如风正在憋笑,陡然被点名,忙正色道:“……是。”

“我最近可有什么要出京的差事吗?”

如风一挑眉:“……有吗?”

“有。”项知节将字徐徐卷起,“你现在就想。”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不过是共轭黄鼠狼罢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