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暗巷

因为心中有疑,闻人约一路对宗曜是格外注意。

米溪县令听守城兵士来报,说府台大人亲至米溪,刚归位的三魂七魄险些又飞出去,急急跑到校场门口迎接,正好遇上了宗曜一行。

大抵是连颠带吓,宗曜早已是面无人色。

好在米溪县令包宜惠也饱受惊吓,脸色比宗曜好不了多少。

两个面色寡白的书生去往县衙,面对面坐定,几口热茶灌下去,宗曜的好处便显露了出来:

“包县令受惊了。昨夜一事,府台大人已尽知。倭寇横行无忌,而在米溪铩羽,足见包县令治县有方,换作他人,百姓或是难保也。”

宗曜态度斯文,应对得体,尺度拿捏得挺好,问清了城中百姓人财损失的情况,又简单传达了乐无涯的意图。

他说的虽然多是些场面话,但别有一股抚慰人心的力量。

包县令越听心中越安定,知道自己不会因为让倭寇入城而罢官丢职,又想再添上一层保障,便在应答完正事之后,依照文官传统,和宗曜攀起关系来:“敢问同知大人是哪一年的进士?”

宗曜答:“天定十七年。”

包县令眼睛一亮,继而又是一黯,拱手作揖,道:“下官是天定十八年的,与大人……唔……”

见包县令欲言又止,宗曜略停顿了一瞬,主动接上了后半句话:“那咱们算是同门师兄弟了。”

包县令见他不避讳,立即露出心中大石落地的神情,欢喜地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啊。”

闻人约在旁听着,只觉一颗心沉甸甸的。

他见识越广,越发现当初自己给乐无涯的,实在是个很糟糕的身份。

他是花钱买来的官,走的是野路子,放到哪里都上不了台面。

顾兄永远没办法和这二人一样,体面地喝着茶,谈论着自己的出身门第、师承何人。

在他怅惘之际,便听宗曜道:“乐无涯虽是恶无可赦,罪在千秋,然而究竟是你我师长,明面上不谈便是,私底下。”

包县令挺直腰背,肃然道:“同知大人说得是。”

闻人约:“……”

哦。

那没事了。

依大虞俗例,主持会试的主考官,便能算是本场考生的师长。

这些门生对主考官理应执师礼,节庆时登门祝贺,日常见面则需殷勤服侍,以礼相待,否则便是倒反天罡,不遵纲常的大罪。

算起来,天定十七年、十八年,的确是乐无涯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候。

鉴于他那不光彩的奸臣身份,也难怪这二人谈起师门时,会摆出一副接头对暗号的架势。

包县令眼角余光觑到立在一旁、嘴角微微含笑的闻人约,好奇道:“这位是……”

闻人约看向宗曜。

宗曜介绍道:“这位是府台大人的挚友,现在府衙中做事。”

“哦!”听说是闻人知府的朋友,包县令的态度也热络了几分,“敢问足下高姓?台甫为何?”

“姓明,草字守约。”

见闻人约气度温柔平和,对答时不卑不亢,包县令自然而然地将他视为了同道中人:“师承何人呢?”

闻人约想实话实说也不能够,便按照乐无涯的指点,答说:“徐大学士。”

二人顿时齐齐停了动作,看向闻人约,神情中多了几分郑重和礼敬。

“徐大学士……”包县令感叹道,“哎呀呀,怪不得,我说为何连宗大人的随从,都有这一身不凡的气度,原来是我眼拙了,可见‘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可谓亘古真理啊。”

闻人约垂下头,谦逊温和地一笑。

他隐隐猜到,乐无涯叫自己跟着宗曜,或许不只是为了叫他盯着宗曜的一举一动。

刨除他的兄长和叔叔那两个糟心的存在,宗家仍算是世代簪缨的名门。

乐无涯将他从益州小城里带出来,带到外面的大世界,现在,是要把他推出去,将他介绍给“同类”认识了。

想通了这一点后,闻人约的心神反倒开始游移了。

……他非常想见到乐无涯。

就在此刻。

即使同在一城,他也想念他想念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即使如此,他仍然忠诚地执行了乐无涯对他的指示,继续观察宗曜的行为举止。

宗曜的确是个体面人物。

就连乐无涯动手杀人一事,都被他一句“平百总办事不力,已被处决”轻描淡写地掩盖了过去。

由于先前攀关系攀得到位,听闻这个消息,包县令毫无动容,附和着说了几句平百总的坏话,并答应向凌总督递信,称平根儿乃是经由军法,明正典刑的。

如此看来,平根儿吹嘘的、所谓和凌总督的那层关系,根本上不得台面。

闻人约将宗曜言行一一看在眼里,确认至少在此事上,他是向着乐无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