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兴业(一)

这日,宗曜起了个大早,本欲趁早上衙,谁想迎来了一名衣着光鲜的访客。

此人声称,与他的同窗张某有通家之好。

宗曜早不记得张某是谁,但仍是客客气气地收下了拜帖,请人入内叙谈。

寒暄一番后,来人献宝似的呈上了一小块缎子:“宗同知,这是小店新出的‘芙蓉雪’,您瞧着怎么样?”

宗曜早已不知道接待过几批宾客,如今早已驾轻就熟。

他笑道:“我不通印染之术,不过这么瞧来,确实不错。”

听了他的夸赞,来人殊无半分喜色,反而有一大股愁云将他的面孔笼罩了起来。

他开了闸似的,将一腔苦水尽数倒给了宗曜:“宗同知实在是过谦了,您瞧,我这铺子开了一月有余,也就是刚开业那半月红火了一阵,如今竟连只麻雀都不来了,要是这帮穷脑袋能有大人这样的好眼光,小的的日子也不至于如此艰难……”

说着,来人似是察觉了什么,打了一下嘴:“嗐,大过年的,怎的拿这样的晦气事情来烦扰大人,该打、该打。”

言罢,他又迅速堆起了灿烂又讨好的笑容:“大人,您既是喜欢我这料子,我还带了五匹,一并送给您。您若是穿着好,那便是小的的福分了,年关将至,我看不少衙吏们的衣裳都旧了……”

来人话说得极有分寸,点到即止。

宗曜笑得温文尔雅:“好啊。我这就报知闻人知府,看他如何决断。”

春风一样吹走了来客,宗曜沉沉叹了一口气,拿起那人留下的绸子,详细检视。

宗曜听说过“芙蓉雪”这个牌子。

它完全是模仿了戚县主所创“桐庐雪”的花样,又添了好几类花色,而且比起正儿八经的“桐庐雪”,一尺里要便宜五个铜板。

老百姓买料子,自是图个便宜。

然而这老板心不诚,用的料子也不成,百姓将料子买回家去,不过浆洗两次,就掉色的掉色,缩水的缩水。

如今又是冬日,布料太绡,实在是四处漏风,穿不上身。

买了布料的老百姓只好自认倒霉,往袄子里多添稻草,用以御寒。

这人眼看布料卖不动,眼看要砸在手里,便将心思打到了官府身上,想要攀一攀关系,将那卖不出的布料,让官府用官价大批收购。

当然,既是要贿赂,他当然不会拿那等稀软低劣的布料来,择选了最好的料子单织了几匹,还拿上佳的暖香熏了,但凑近了嗅闻,还是能闻到呛鼻的染料气息。

到自己手里的料子都是这等货色,可见百姓身上穿着的,是何等的烂糟之物。

宗曜捏着手中质地上乘的布料,不由出神。

让黎民百姓穿那样糟糕的衣服……惹得物议如沸……坏了皇上的江山大业……

真是该死了。

在宗曜出身时,随从阿宪走入厅中。

阿宪是自幼时起就跟在他身边的,随他一道经历了宗家起落,因此格外成熟稳重。

他轻声禀道:“大人,绸缎匣子底下另压着三百两银票。”

宗曜掐一掐眉心:“送进库里存着吧。”

他多嘴抱怨了一句:“这些时日,流水似的布料送来,我饶是学了哪吒,生了三头六臂,也穿不过来啊。”

阿宪闻言一愣,抬起头来,飞快地掠了他一眼,又迅速收回了视线。

宗曜微微挑眉:“看什么?”

阿宪低眉顺眼的:“大人到了外乡,活泼多了,也爱说笑。”

宗曜呆愣半晌,重新垂下目光,不接他的话:“别忘了将这些都登记入册,不许轻易取用,等到月底,将单子给上头呈上去。”

见主子不欲谈笑,阿宪便也恢复了往日的寡言:“是。”

宗曜简单收拾一番,踏出了家门。

年关已至,桐州城内人家都愿意花些银钱,扯些布料,过个好年。

许多士绅抢着在这时候入局,既是想先乘上减免商税的东风,又是想趁着年节时分,搏个开门红。

然而,据宗曜所知,不少人擅长从土地里捞金,从稻黍中生生攥出农民的骨血,却并不知道从商的种种门道,一味按照先前的路子,收购早有机工和织机的现成机屋,买来便立时开工,想凭靠自家的人脉和低廉的价格,先将其他人挤死要紧。

反正他们家大业大,经得起损耗。

市面上一下子涌现出了如此多的新牌子,又便宜又花哨,百姓们自是挑花了眼。

然而,衣裳布料,在能自己缝补浆洗就自己动手的平头百姓心里,到底是奢侈的物件,定是要货比三家、有质有量才行。

一大堆牛鬼蛇神的新布料摆在一起,比来比去,竟是把戚县主的布料衬得宛如天仙下凡。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群士绅不舍得下好料、出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