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青云(三)(第2/3页)

玉玺坠地这等大事,必当载入史册,连这番君臣对答也会原原本本记在《起居注》中。

倘若日后治理海防不力,酿成大祸,他项铮岂非要背上一个失德负天的千古骂名?

项铮本想将闻人约一军,却反手把自己架了起来。

曾弘紧绷着的肩背为之一松,不禁感激地望向闻人明恪。

谁想,他竟和闻人明恪短暂地对视了。

那人神态从容,口角噙笑,用眼神宽慰了他片刻,旋即转过了脸去。

曾弘立时收回目光,低眉顺眼,却心跳如鼓。

他明白了。

刚才那看似无意的一瞥,分明是闻人约故意为之,为的就是引起皇上注意,好就势出言为他解围的!

他与自己同为六皇子门下亲信,互帮互助,理所当然。

曾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当真是个妙人啊!

项铮回过神来,笑道:“闻人卿所言甚是。更化善治,与民维新,本就是朕之天命。”

乐无涯当即行礼:“皇上圣明。”

这一声如同号令,其余官员纷纷随他下拜,山呼道:“皇上圣明!”

项铮抚掌大悦:“看来朕的闻人卿,确是督察御史的不二之选!”

他面上和乐一片,至于心下想些什么,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领过了赏赐,乐无涯便缓步退出了昭明殿。

殿外等候着的,是早已汗流浃背的李尚。

与乐无涯四目相对,李尚简直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您,您……”

好在,李尚惶恐不安,乐无涯的表情却比他更惶惑十倍有余。

在下台阶时,他脚一软,险些一脚踏空。

见他这般模样,李尚反倒生出几分怜悯来。

他在宫中浸淫许久,还从没碰上这么复杂诡谲的情况呢,何况是从未曾面圣的闻人大人?

他急忙伸手搀扶着乐无涯,小心翼翼地将人领下了玉阶。

乐无涯无辜道:“公公,我是不是闯祸了?可玉玺落地,我似乎不应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吧?”

李尚:“……”此言在理。

“皇上命我抬头,我遵旨而行,莫非也有不妥吗?”

李尚:“……”确实没有。

见乐无涯眨巴着眼睛,眼中水波泛泛,看着甚为可怜可爱,李尚反倒安慰起他来:“大人不必忧心,奴婢在外听得真切,您一举一动全合礼制,并无不妥,只是……”

只是今天昭明殿内,从君到臣,统统像是吃错了药一般。

当然,这话不能明说。

李尚只好说:“您先回行馆歇息,待诏令下达,前往都察院履职便是。”

乐无涯假装害怕地夹着尾巴,离宫去也。

李尚送别了乐无涯,一扭身,便骇得差点跳了起来。

在红墙一角,鬼魅似的站着一个玄衣武官,正死死盯着乐无涯离去的方向。

他单手无意识地扣在红墙边缘,力道之大,竟在坚硬的墙面上留下了几道指痕。

李尚惊魂稍定,摆出笑脸道:“裘指挥使……”

如今的长门卫副指挥使裘斯年收回了那狞厉的目光,淡淡望了李尚一眼,瞧出了李尚一身的鸡皮疙瘩。

半晌后,他冷冰冰地从袖中掏出纸笔,埋头疾书,旋即举起纸张,面朝李尚。

上书两个墨汁淋漓的大字:“副的。”

李尚:“……”

自从那位大人离世后,长门卫首领之位便虚悬至今。

裘斯年虽为副职,但在他之上,已无他人,称一声“指挥使”,并无错处。

可他每次都要不厌其烦地纠正,当真是古板至极。

纠正过后,裘斯年转身离去,要去向皇上禀告这位“闻人约”大人在离殿后的种种作为。

然而,走出百步开外后,裘斯年终是忍耐不住,一巴掌拍上了朱红宫墙:

顶着那么一张脸,怎敢做出那般怯懦不堪的表情?!

而诚惶诚恐地钻进马车的乐无涯,立即将那劫后余生的表情收了个干干净净。

他将轿帘挑起一角,望向沐浴在熹微晨光下的巍峨宫阙,微微一笑。

这一次,是真回来了。

这一世,一定不要白来一遭。

……

一场朝会,开得满朝文武心惊胆寒,汗透重衣。

散场时,大家的动作比平常普遍快个四五倍有余。

天老爷,乐有缺还魂了!

在众官之中,礼部尚书常遇兴更是跑得宛如踩了风火轮,堪称老当益壮,一眨眼就没了踪迹。

乐无涯出入宫闱时,不少太监都看见了。

因此,这风声不仅飘出了宫外,还悄然飘向了深宫内苑。

……

项知是今天有些发烧,便借故请假,赖在母亲的嘉禾宫里,托名休息,实则将两只耳朵竖得老高,听着外间的种种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