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疑心(二)(第2/3页)
当听说闻人约连阶累任、三年三迁,孙汝先是一怔,继而叹道,旁人升迁,有如纸鸢借风,唯有闻人大人之进,犹若春笋逢雨:根本既固,发必迅捷。
若是乐无涯听到孙汝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怕也是要稍稍惊讶一下的。
孙汝先前虽然明里暗里地拍过他不少马屁,但这句夸奖,却是实心实意,由衷而发。
原因无他。
在县令的位置干得愈久,孙汝越是对闻人约的才智叹服万分。
修路、送水、引商、种茶花、官营煤矿……
看似寻常的举措,经年累月后,竟如连环机括,一环扣一环,将南亭一步步推上了富庶之路。
至于闻人大人的样貌,南亭诸人皆无异议。
他们坚称,大人自从来到南亭,便是英姿勃发的模样,虽然刚来的前半年寂寂无名,但绝对是在暗中绸缪已久,以图一个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无人记得那个曾被衙吏怠慢、连匹马都调不动的窝囊县令。
南亭县民记忆中的“闻人约”,永远是那个谈笑风生、意气飞扬的倜傥身影。
去桐州的那一队,收获更是寥寥。
“闻人大人那等品貌,岂会有人记错?”被问及的商贾一脸莫名,“今年春天他还来码头巡视,还登了我的船看货呢,那通身的气派……”
这队长门卫的笔录上满是此类无用证词,实在没有任何采用的价值。
去闻人约江南老家的那一队人,终于嗅到了一丝异样。
熟悉闻人约的左邻右舍皆道,说这位大人没入官场前,是个温文内秀的性子,每日只顾着读书,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长门卫何等敏锐,立即觉出这描述与那个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闻人约相去略远,便取出密绘的闻人约的画像,请来那位教了他十年诗书的胡老秀才辨认。
胡老秀才拈着山羊胡,眯着眼睛瞧了半晌,说:“守约真是大不一样了,神完气足,脱胎换骨啊。”
这组长门卫一听,更是精神抖擞,问:“难道他相貌有异?”
胡老秀才颇为惊异地看了他一眼:“不知大人是何意?为官者,自是要洗髓伐毛、脱胎换骨的。老夫忝居教职,教了守约十年有余,难道还有认不出他的道理?”
长门卫不甘心,再去问闻人雄家的左邻右舍,甚至找到了闻人雄做生意的对家打听情况。
只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得到的答案,全不是他们想要的。
乐无涯若知晓长门卫这般大张旗鼓地跑去江南查探,却只问出这些蠢话,必要仰天慨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胡老秀才一类人,正因学生的飞黄腾达而与有荣焉,自然专拣着吉祥话说。
如闻人雄的对头,也摸不清长门卫如此发问的目的。
画中人的脸盘子还有些旧日形貌,五官虽然有些微妙变化,然而画像与真人本就有所差距,再加上为官后气度变化,谁敢红口白牙地指认这位当朝新贵不是本尊?
他们与闻人家只是生意上的寻常竞争而已,何苦要去给自己结死生之仇?
……
项铮将上呈的密折阅览一遍,神色晦暗莫名:“脱胎换骨……好一个脱胎换骨。”
裘斯年下首站立,神情比项铮还凝重。
项铮再问:“只有这些?”
裘斯年一眼看过去,身侧的“舌头”便替他答了话:“回皇上,江南那边还查到了一处蹊跷……”
——那便是闻人约的瞳色。
的确有那憨直又不明真相的人,一看画像,便露出惊异之色:“唉哟,闻人家的小少爷眼睛好像不长这样啊。”
可细问起来,就全乱了。
有说是暗灰色的,有说是黑色的,有的信誓旦旦地说就是紫色的,只是色泽偏深,不易察觉而已。
待足足问出了七八种不同的颜色后,长门卫们就放弃了,连写都没敢往折子上写,生怕废话连篇、触怒龙颜。
项铮听过禀报,“嗯”了一声,又问:“闻人约这几日,动向如何?”
裘斯年一打手势,旁边的“舌头”又开了口:“回皇上,一切正常,并无异处。”
“他没有去探望小六、小七?”
“御史大人本人不曾前去探访两位皇子。”“舌头”答说,“但是,六皇子府卫队长姜鹤,与闻人御史麾下的秦星钺往来密切,为的是给闻人御史在京中寻觅宅院。自从皇上赏赐宅邸后,二人便断了联系。”
“……姜鹤?秦星钺?”
“舌头”答:“皆为天狼营旧部。”
项铮笑叹:“倒是有趣,全聚到他身边来了。”
说着,他抬眼看向裘斯年。
“裘斯年,你也在他身上寻过旧主之影吗?”
这话,“舌头”便无法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