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拉扯(二)

很快,项知节就知道何为“失马”了。

项铮召项知允,即刻入宫面圣,与项知节一道觐见。

而笑面老狐狸常遇兴刚一出了宫去,就着亲信递了信给五皇子,将他在御前听到的三言两语透了出去。

这位老尚书为官之道向来圆滑,讲究的是个明哲保身,专挑个关键时刻不轻不重地递个台阶给人下。

至于受惠之人能记几分恩情,全凭良心,他不在意,也不强求。

就像当初帮六皇子时,他也不过是随手给他那位乖孙孙寄了封信。

常遇兴以为那不过是一点顺水人情罢了。

招个魂而已。

对操持了一辈子祭祀大典、整日与繁文缛节打交道的常遇兴而言,这不过是安抚人心的把戏。

死者已矣,生者总要有个念想,才能好好地活下去不是?

而孙儿给他回信的时候,好像也没把这件事当成什么大事,口吻是一如既往的乖巧呆气:“爷爷,事尚未成,一切随缘,勿要心急。”

天知道他怎么就帮了个大的!

天知道这人真能得了天意,死而复生!

眼看木已成舟、覆水难收,人的魂都召回来了,总没有把活人塞回坟里去的道理,常尚书在长吁短叹一番后,只好把嘴巴闭紧,该干什么便干什么,该卖他的人情卖他的人情,继续做他那谁也不得罪的老好人。

项知允听闻风声,惨白着一张脸入了宫。

然而,在听到项铮的决定后,他惊愕地睁大了眼:“……父皇?”

“连话也听不明白了吗?”项铮冷冷看着他,“张粤的案子,你跑来朕这里耍小聪明;彰德府的案子,你又过犹不及,胡乱吹拍,这刑部的差事,朕看你是办不明白了,滚去户部督办太医院的药方研制吧。若再办砸,往后就不必在朕跟前晃悠了。”

这番训斥和着唾沫星子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项知允却被一股狂喜冲得晕头转向。

……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吗?

他偷眼瞥向身旁垂首肃立的项知节,试探道:“父皇,这回我是同六弟一道办差,还是……”

“小六自有他的去处。”项铮转向项知节,语气稍缓,“知节,你既重实务,便去工部历练吧。”

项知节养气功夫一流,面对突如其来的调动,甚至是贬谪,亦是宠辱不惊,躬身应道:“儿臣领命,必不负父皇重托。”

项知允沉浸在梦也似的狂喜之中,待飘飘然地走出守仁殿,被殿外的热风一吹,才痛快地落下一身淋漓大汗来。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犯了蠢,还能不降反升。

答案很明显了。

他只是识案不明。

而有人犯了父皇的忌讳。

项知允自打和项知节同台较劲以来,处处碰壁,难得有这么扬眉吐气的好时候。

他一时得意,就有些管不住嘴巴了:“六弟,你那位好帮手、好谋士,好一通忙碌,怎的反倒把你拉下去了?”

项知节早从乐无涯那里得了“塞翁失马”的警告,因此并不意外,正在构思如何在工部谋事,反应便慢了一拍:“五哥,你说什么?”

见他如此怔忡,项知允先是一阵快意,随即心头却泛起一丝异样。

……似乎,自己说得太过分了。

“没什么,你我兄弟,玩笑而已,莫要往心里去。”他伸手搭上项知节的肩膀,“走,去五哥府上吃杯茶。此案移交大理寺后,许多细节为兄已不记得了,至于什么‘神树’,什么‘鬼摇头’,为兄更是一知半解,还要请六弟解惑啊。”

项知节柔和地一笑:“自是好的。”

……

守仁殿内,项铮批完最后一本奏折,不知是呛了风还是旁的什么缘故,微微气喘咳嗽起来。

薛介从殿外悄然而入,动作流畅地将桌案上的茶水换作了一盏冰糖雪梨:“皇上,喝口润一润,郭太医过会儿就来请平安脉了。”

“老家伙。”项铮笑骂,“上午郭青才来请过脉,你又折腾他作甚?”

薛介:“皇上一刻钟前咳嗽了两次,郭太医今日正好当值,奴婢便私心请他再来瞅瞅。您若嫌奴婢小题大做,奴婢就斗胆讨个赏——奴婢身体不适,皇上洪恩浩荡,请郭太医来是给奴婢瞧病的,免得耽误了伺候皇上的正事。”

项铮抿了一口冰糖雪梨:“当年,皇后总夸你心细妥帖,朕还不以为然,瞧着你蔫头耷脑的,没甚精神。这些年……倒是朕看走了眼。”

薛介:“是皇上抬爱。”

项铮放下杯盏。

杯盘落案,一声清响。

他问:“走了?”

薛介知道他在问什么:“走了。”

“他二人说了什么?”

薛介低垂着眼皮,一字不差,如实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