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百态(三)

回到宫中,项铮沐浴净手,却总觉得祛不除那股盘桓在圜狱深处的腐烂气息。

胸中一口郁气始终梗着,他实是无心政事,索性撂了奏折,转去后宫。

他先去见了胡妃,也即五皇子的生母,将项知允在外公务顺遂、一切安好的消息递给了她,又随口问了几句宫务,见她应对得当,礼数周全,恰如无数后宫女子一般无趣,便起身径直往青溪宫而去。

他浑然不知,他刚一走,胡妃便卸下了端庄架子,找了个贵妃榻,往上一倚,神态轻松地翻起五皇子自滇地寄来的信。

丫鬟阿芝轻声问:“娘娘,何不留一留皇上呢?”

胡妃眼也不抬,答道:“他不是为我来的,留他作甚?”

而她速速打发皇上走,还有一段不能为人道也的前情提要。

前段时日,皇上病倒,妃嫔们轮流侍疾,奚嫔本是一如既往地踊跃争宠,可从守仁殿回来后,她总是悻悻不乐,私下与胡妃说小话时,说皇上身上除了一贯的龙涎香,还有一股古怪阴沉、油腻发霉的气息。

怎么生了个病还把人生变味儿了呢?

听她描述了半晌,胡妃才发现,这妮子是在形容皇上身上有老人味。

她吓坏了,急忙劝阻奚瑛,不许她再讲下去,更不许与旁人多言,又详细地替他讲述了这气味的来源。

奚瑛听完了她的解释,哦了一声,豁达地表示:“人老了嘛,本来如此。”

胡妃更是吓得要死,反复告诫她,万万不许当着皇上的面提到“老”字。

自打皇上真的上了年纪,但凡他到自己这里来,她连醪糟、酥酪这种带“lao”字的食物都不敢往上端。

小心驶得万年船。

奚瑛不知轻重,嬉笑着去挽她的胳膊:“知道啦知道啦,姐姐你真唠叨,像我娘亲。”

胡妃行事稳重,又心思细腻,宫中女子都喜欢与她亲近。

她无奈地拍一拍奚瑛的手背:“你呀。”

说着说着,奚瑛却难得地忧郁起来:“我竟不知此事。……我离家时,家里的老人都已不在了,我娘身上从来是杜鹃花的味道,又暖和又香……不知道她现在身上有没有和皇上一样的味道了。”

“……便是有,我也不嫌她。”

她把脸蛋埋在胡妃臂弯里。

胡妃怜惜她,缓缓拍打着她的后背,心中却想着,身上孳生败气,多因五脏衰腐。

皇上年纪到底大了。

不知小五有没有机会……

她及时地止住了这虚无缥缈的念头,逼着自己转而去想更切实务的问题:“听说滇地日头毒,不知道这小子晒黑了多少?”

……

因此,胡妃怕与皇上相处久了,想起奚瑛的话,又闻到他身上的味道,会一个不慎笑出声来。

皇上不喜欢自己这样貌似古板之人,却也不会喜欢真性情的人。

项铮自己不记得,胡妃却替他记得:曾经有个后宫女子,不知从哪里听说,皇上当年颇爱庄兰台的飞扬鲜妍、直言不讳,便刻意模仿她当年做派,想争取一两分垂青。

可皇上是最不喜欢为自己“争取”的人。

某一回,不知道那女孩子说了做了什么,项铮大怒,将她降位,拂袖而去。

从此,一朵花被弃置在深宫一角,悄无声息地褪尽了颜色。

直到宫人报来她染疾去世的消息,她一直都是安安静静的,再不敢多发出一丝声响来。

她们的命运,从来系于那人一念的好恶。

所以宁可求稳,不可求进。

……

离开胡妃,项铮直奔了青溪宫。

庄兰台难得没有念经,也不再穿那些直筒子似的宽大道袍。

见他白日到来,庄兰台讶异之余,不忘吩咐宫女丹琼:“倒些茶来。”

大抵是过去十几年,在庄兰台这里除了冷板凳和大道理一无所得,连杯清茶都难得,项铮竟生出了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但受宠若惊归受宠若惊,这茶在入口之前,还是由他随身的小太监试了毒。

项铮饮了一口,笑道:“这倒是新鲜滋味,从前不曾尝过,是从哪里来的?”

庄兰台抿了一口:“不是贡茶御茶,皇上当然不曾喝过。这是六皇子从晋州道观里寻得的,说这茶树生在三清观后,日夜受香火温养熏陶,滋味与其他茶叶不同,别具一格。”

项知节每每外出办差,都会带些东西回来,茶叶、线香,皆是投她所好。

“小六有心了。”项铮道,“倒是你,待他总是严苛。”

庄兰台实话实说:“臣妾不喜欢孩子。”

尤其是项知节这种孩子。

看上去乖得很,说的那是人话?

每次带回来的,除了礼物,还要附赠一堆疯言疯语。

那人竟也忍得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