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延年(四)(第2/3页)

要是他存心要害自己,大可不必走这一遭,直接去顺天府报案,称惠王府出了人命官司便是,何必还来自己跟前招摇一趟?

难不成他真是想帮自己?

他能有如此好心?

项知允一边吩咐下人去偷些骨灰来,以备向宫中“交代”,一边独坐房中,凝眉静思。

不知过去多久,项知允的长随前来禀告:“王爷,侧妃娘娘已安歇了。我带人悄悄查抄了娘娘院内所有的下人房,没搜出什么可疑的东西来。”

“小喜子的东西呢?”

长随提来一只藤条箱子:“都在这儿了,已经叫府医悄悄来验过了,确定无毒,王爷放心。”

箱中是小喜子的日常衣物,以及他来府上时,崔氏打赏的十个小银锞子。

最上方则压着他生前接触过的几样从宫里送来的物件。

方才验看时不便细看,借着屋内相对明亮的烛光,项知节从这堆物品中取出一根红烛,细细端详起来。

这一看,他有些诧异。

这是宫中敬神所用的蜡烛,是贡品。

他又查验那线香。

果然,这是最上等的香。

大虞祭奠先祖时,项知允曾敬奉过同样的香。

就连喜欢烧香求道的庄贵妃娘娘,怕也用不上这般品级的香烛。

除了这些蜡烛线香,糕饼盒子里空空荡荡,还有些糕饼碎屑残余。

或许毒就下在这里?

项知允问:“那些与他相熟的人,你都问过了么?”

“都问过了。”

“小喜子平日为人如何,喜好什么,你一一说与我听。”

长随办事得力,如实禀告了一番。

现今崔侧妃的孩子尚未落地,这些喜奴便只做些日常洒扫的活计,甚是清闲。

而小喜子因为是薛公公的义子,算是这帮喜奴里的头儿。

在下人的通铺房里,另外连通着一间耳房。

那本来是分给小喜子一个人独住的。

可他喜欢热闹,又没什么架子,宫里来了东西,若有好吃好玩的,也乐意和其他喜奴一起分享,还经常和大家一起挤通铺。

那间耳房便渐渐空置了下来,用来堆放喜奴们的杂物。

不过他们才来两个月,也没什么细软家私,只有小喜子经常独自进去,不知道做些什么。

有人好奇窥探过,发现他一个人坐在藤条箱子上念念有词。

问他,他便说自己在敬神。

听到此处,项知允扶额,只觉头痛:“我家里有薛公公的义子,我怎么不知道?”

长随道:“是小喜子叮嘱过他们,不让外传。说薛公公特意交代,要他踏实办事,不许仗着身份作威作福。”

说到此处,长随斟酌一番,压低了声音:“小喜子还说,皇上……很重视您这个孩子。薛公公验过他的八字,说他是有福之人,叫他给侧妃娘娘添添福气。只是这事不便张扬……”

项知允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了这“不便张扬”的深意。

这种事情,的确不宜张扬。

父皇如此重视他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竟早早将自己贴身太监的义子赐下,预备做这孩子的贴身内侍与玩伴,这意味着什么?

这几乎是明示,父皇属意于他了!

项知允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

他有些哭笑不得。

放在平时,想明白这一层,他定是要欣喜若狂的。

但这位本该风光无限的有福之人,还没有亮明身份,竟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在了他的王府里。

可见他福气还是有限。

但小六的提醒,的确没有错。

自己确实得备些骨灰,假充是小喜子的,再对外宣称他福泽深厚,为崔侧妃挡了一劫,不幸身亡。

项知允逼自己不要去想事情的真相为何,唏嘘一番,垂下头来,又随手翻了翻小喜子的随身之物。

他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为了验证,项知允又俯下身,亲自将藤条箱子翻了个底朝天。

他边翻边想,此事实在蹊跷。

听小喜子在下人里的风评,他不是很大方的么?

可这回怎么偏偏吃了独食,把所有糕饼都吃光了,没给任何人留?

从包糕点的油纸上的残迹可知,这里头起码有七八块巴掌大的点心。

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一顿饭的功夫,他就把这一堆甜腻腻的糕点全吃了?一点不剩?

翻到一半,项知允的手一顿。

他终于发现了异常所在。

“他既日夜焚香供奉……”项知允疑惑道,“那他供的神像在哪里?”

……

在项知允的长随又潜回崔侧妃院中,四下寻找神像去向时,惠王府的两拨下人正各自忙得热火朝天。

一拨人撅着屁股在化人场刨骨灰,一拨人则撅着屁股在乱葬岗上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