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神明(一)(第2/3页)
他多看看乐无涯,也好安一安心。
尽管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裴鸣岐有一股古怪的直觉:
不是什么好事。
朝会上,裴鸣岐把近期练兵的成果拟作条陈,逐一汇报。
在听取了他的汇报后,项铮面带嘉许,称赞道:“裴卿治军严谨,营伍整肃,朕心甚慰。”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然而,朕虽居九重,素知将士忠勇,却难得亲见其辛劳。赏罚之道,贵在分明、贵在及时。朕恐有功将士被埋没,有疾苦诉求难达天听。就比如,乐家二子乐珏,武艺一流,善制火器,就险些被埋没在关山营中,实在可惜。兵部对此可有章程?”
被点名的兵部尚书立即出列:“陛下圣明!如此体恤将士,实乃社稷之福!可兵部诸务繁杂,难免挂一漏万。若能有一位地位尊崇、能直达天听之重臣,专司此下情上达、天恩下布之责,则陛下之仁心可无滞碍,将士之忠勇亦得彰扬!”
项铮抚掌道:“正是此理。……朕意已决,特设‘京营宣恩抚慰使’一职。”
他顿了顿,目光温和地看向项知允:“惠王。”
被突然点名的项知允心下有了些预感,但因为太好了,一时间简直不敢置信:“儿臣在。”
项铮道:“你性情敦厚,办事稳妥。朕命你担任此职,每月定期赴京营劳军,代表朕聆听将士心声,核查功过簿册。若遇营中确有难处、或现有规章无法解决的功臣封赏,你可专折直奏于朕,朕会为众将士做主。”
项知允:“……”
这是真的吗?
他做梦都不敢做这么好的。
裴鸣岐的嘴角控制不住地抽搐。
他就知道没好事!
户部的差事被夺了,现在连兵部的碗人家都端上了,你还猫在工部里研究什么火器!
……项知节,你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在裴鸣岐气得咬牙切齿时,其他臣子则是目目相觑,心照不宣:
这场戏,谁看不出来这是皇上提前和兵部尚书排演好的?
所谓的“宣恩抚慰使”,若是普通官员来做,那还好说,可若是皇子亲任,那便另有一重意义了。
要知道,就连先太子项知明,都没能沾染丝毫兵权。
……恐怕,未来的那位,就是他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也有几道视线惋惜地投向项知节。
他们认为六皇子理事治政的能力,比起为了追求不犯错而一味因循守旧的五皇子要强得多。
然而圣心如此,他们亦是无法。
好在项知节自始至终坦荡平静,宠辱不惊,反倒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即便落败,庆王爷到底还是谦谦君子啊。
看着底下诸般神色,项铮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他得给自己铺路了。
小五性子不好,是个有口皆碑的温平人物,待将来自己代其执事,若他在军中毫无威信,那自己想在即位后的短时间内镇住这帮人,绝非易事。
就像那裴鸣岐,在边境玩命练兵屯田,意欲何为?
要是这皇位换小五来坐,裴鸣岐能听从调令,放下自己在边陲做土皇帝的好日子,老老实实地回京练兵么?
他看难。
不如让小五先去盯着他,并让他施恩于军中将领,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声望,紧接着慢慢将指挥权移交到小五手中,也就是交到未来的自己手中。
有了如此过渡,将来自己才好顺顺利利的,不是么?
……
项知允当然是无法理解他这一肚子花花肠子的。
朝会之后,被天上骤然砸下的馅饼砸得晕晕乎乎的项知允跑去守仁殿谢恩。
而项铮用四个字就俘获并安抚了他那颗患得患失的心:“朕信任你。”
在项知允热泪盈眶,许诺要万事听从父皇,绝不辜负父皇所托时,项铮只是温和地瞧着他,像是瞧着个实心眼的傻孩子,正指天画地地发着誓,试图证明自己有多爱他。
项铮不信虚言。
他只看人如何做。
“那与朕一道诵经吧。”项铮微微笑着,一脸的慈和之色。
项知允:……啊?
他没想到项铮将话题转得如此之快。
他又无端地想起了胡妃的警告:
敢和他一起信教,腿打断。
他的小腿肚子一酸一软,心中还想着要如何推辞,就感觉一只沉甸甸的手掌拍在肩上,平白带来一股阴凉的寒意。
项铮:“陪我吧。每日晨昏各一次,不拘着在哪里。你要晓得,这不是闲事,能磨你的性子、定你的心神。身处高位,最忌心浮气躁。朕每日诵读,便颇得清净智慧,你也可细细体会一番。”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项知允还能说些什么?
乖乖应下之余,他脑中快速地掠过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