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记(第8/8页)


[1]指关东大地震,又称关东大震灾。是一场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时间上午11时58分,发生在日本关东平原的地震灾害,里氏规模高达7.9,又称东京大地震。——译者注

[2]卡尔·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译者注

[3]这里说的“主义人士”是“二战”前期和“二战”中期的日本左翼思想分子。

[4]日本和尚是可以结婚的。——译者注

[5]现在的东京大学,原称日本帝国大学,简称“帝大”。——译者注

[6]旧地名,今北海道西南部和安平町北部。——译者注

[7]越南语旧时的称呼。——译者注

[8]日本传统表演剧目。——译者注

[9]能乐剧目《翁》里开头的唱词,语意不详。——译者注

[10]指平贺源内,江户中期的人物,多才多艺,身兼诗人、发明家、医生等多职。——译者注

[11]今大阪府堺市。——译者注

[12]原文写出来是“洒落臭い”,其日语发音和“社乐斋”一词相同。——译者注

[13]佛教用语,本意是指慈悲的誓愿。现一般多指不惜任何代价都要达成的悲壮的心愿。——译者注

[1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译者注

[15]日本宗教团体的最高指导者之职(首长)。——译者注

[16]原本是佛教对高僧长老的敬称,在日本也引申为对天主教枢机的敬称,意义等同于殿下或阁下等对世俗人物的敬称。——译者注

[17]原作为《Die Welsse Sklauin》,德国作家Elisabeth Schöyen著。描写了惨遭国际人口贩卖组织捕获的退役海军少佐之女春满子的故事。——译者注

[18]为了打破有些人的执迷,不少禅师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驰”,作为一种特殊的施教方式。“棒”始于德山宣鉴。僧来参问,“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后用于形容高僧严厉教导和警示修行者。——译者注

[19]是日本集体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为一层(也有两层),各个房间并排挨在一起,共享墙壁,走廊相通,共用厕所等设施。类似于我国当年的筒子楼。——译者注

[20]南画,日本绘画因受中国“南北宗论”影响而称“文人画”为“南画”,并形成宗派。——译者注

[21]1钱等于十分之一日元。——译者注

[22]1英里约等于1.609千米。——译者注

[23]和尚称呼酒的隐语。——译者注

[24]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类似于中国的单口相声。——译者注

[25]这里的茶馆指“待合茶屋”,过去曾是召妓女和艺伎的地方。——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