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竞争(第5/5页)
信和公司抓住朝鲜战争“特需”①的时机东山再起,恢复了元气并取得了飞跃发展,在景气过后转向萧条的时期,又十分巧妙地度过难关,而和菱井、千代田、中央等并驾齐驱,被称为全国四大公司之一。
注:指美军侵朝战争时期军事物资需要!
最近,本田一再感到头痛的是,战前的各个大财阀集团正迅速重新结集,在日本的产业结构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变的激烈变动时期,一个赛一个地集中全力向新的产业领域积极投资发展。可在这个关键时刻,信和集团内部步伐不齐,落后一步。特别是当时信和集团的领导人总是不太相信本田,不肯采纳他的建议。
还在和平政经新闻社正式成立的时候,一些领导人就有意把令人讨厌的本田从信和“驱逐”出去。
本田想:如果那时采纳自己的意见作为公司的方针的话,信和集团就能在钢铁、机械和原子能等高级工业部门进行强有力的竞争。每当想起这件事,他就觉得愤慨万分。他早在原子能部门燃烧起来的欲念,是极其强烈而又执拗的。
日本从一九五五年着手原子能的研究利用。从那时起,各旧财阀系统的企业,结成了许多个原子能开发集团,各集团都设立了本系统的研究所。
不过,以后在引进核反应堆技术时,参与和未参与引进的集团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失掉参与机会的集团,只好去做部件的承包商,降低了地位。
原子能工业还有一些互相关联的重要部门,那就是核燃料循环利用服务性行业。包括从开采天然铀矿石开始,经过提炼向氟化物转变、生产浓缩铀、转化成氧化物、加工成燃料体、到冷却烧过的元件加以化学处理、回收残铀235和钚再作为燃料使用等等环节,这全部过程就叫作核燃料使用循环。构成这个循环的每个环节,就是一个原子能工业部门。各国都在努力建立核燃料循环的商业基础系统,这是提高原子能工业独立性的一项措施。
然而,由于制造浓缩铀同军事用途紧密相联,所以,这个循环系统在各国一直都由国家垄断。
日本透露出想要把这么重要的各生产环节委托给民间企业来搞,难怪惹得各财团的原子能企业集团都红了眼。
本田凭着超乎寻常的嗅觉,在政府表明意向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了。
这种规模浩大的生产,虽说委托私营企业去搞,可一家私营企业是难以独立承担的。事实上,将采取半官半民的方式,在政府干预之下,由公私两家企业合办,但以其中一家为主。这不仅是个有四千亿元专利权的大买卖,而且它将给人以掌握支配二十一世纪国家能源事业主导权,成为整个财界领袖的印象。
本田发誓说:“无论如何,也得取得这个首创权。”按照本田的筹划,由信和发动机公司合并了两年前在国内汽车行业竞争中被挤垮了的东日汽车公司,并改名为信东发动机公司。
东日早在太平洋战争时原是个有名的飞机制造公司,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优秀的航空生产技术,念念不忘飞向太空,正在稳步地研制着火箭。本田的眼睛早就盯住它了。在他的坚决建议下,信和公司的头头们决定吞并债务累累的东日公司。
现在信东发动机公司正在研制国防厅用的火箭和观测宇宙用的火箭。除火箭而外,这个工厂随时可以改成武器生产。
把核燃料工厂和火箭工厂全设在一个财团之下,这意味着置日本人民对军国主义化的批判于不顾。在政府和自卫队迟早要引进小型核武器的情况下,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就能大量吮吸正在不断升级的新防卫整备计划巨资的蜜汁。
然而这蜜汁毕竟是有限量的,竞争对手们哪个不想分享一羹呢?在这场殊死的斗争中自然是先下手为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
物研浓缩铀基础实验取得成功后不久,该公司中研第一研究室的年轻工程师雨村又用比过去简单得多的新方法提炼浓缩铀获得成功。他的实验内容虽未公开,但据说可使浓缩铀制造技术飞跃进步。
本田想:单凭雨村一个人当然不能决定浓缩铀工厂承建权的归属问题,不过,能把他那个新技术资料弄到手也是值得的。基于这种想法,本田让松尾俊介去拉拢雨村。松尾在很短的时间里秘密地了解了有关雨村个人的所有情况。从他的历史、性格、趣味、家族关系、交游情况等等开始,直到细微的私生活,甚至把调查的目光射入了雨村夫妻的寝室,真可谓有孔就钻,无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