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巨大与虚无的年代(第21/37页)
「毛毬……」
「我已经燃烧殆尽了,今晚燃烧的是我最后的火焰。」
几个干部从没见过毛毬如此疲患而悲伤的眼神,只得接受她的决定。
一个月后队员们为毛毬举行盛大的引退典礼。「Ladies」们奔驰在国道上,吸引了许多从都市来的杂志摄影师赶来抢拍这个经典画面。毛毬引退的消息,经由全国各地的太保太妹争相走告,从北方的纹别,到南方的彦岛。都纷纷以喝采来替这位传说中的不良少女送别。毛毬就在光荣的顶峰,退出了第一线。她将自己视若珍宝的摩托车送给第二代头目,一个人走路回家。
当她走上宿舍区的坡道,看见多田忍等在舍宿大楼的停车场,忍大哥缓缓站起身。向她行礼致意。毛毬淡淡地笑了笑,继续住上走。
家人都不知道毛毬已经脱离暴走族,直到鞄在杂志上看到报导,将杂志带回家,大家才得知这个消息,总算放下心中一块大石。某天早饭,万叶感慨地说:「这么一来,我总算不必再去『百次参拜』(注1)了。」在场的人只有阿辰应了声:「是啊。」其它人从不知道万叶曾为了毛毬上庙里祈福许愿,莫不噤声盯着万叶。这时。泪代表全家人,用手肘敲了敲毛毬的头,毛毬嘴里虽喊痛,却只是害羞地低下头,并不还手。鞄见状也顺势打了毛毬一下,却惹来毛毬认真反击。
接下来的那一年,毛毬很少在人前抛头露面。
或许是因为引退以后整个人松懈下来,毕业前夕毛毬课也不去上,她拿下招牌的红缎带,解开马尾,剪齐前额的流海。
毛毬舍弃了锻面刺绣夹克、紧身长裙、亮片凉鞋等太妹服饰,改穿垫肩西装外套、合身迷你裙和高跟鞋;她描起眉毛,涂上鲜艳的口红,连眼影都仔细画上,摇身一变成为风情万种的美女。
「简直就像都市里的乖乖牌……土死了。」鞄说。
这也只是当时爱漂亮,爱打扮的鞄的挖苦罢了,毛毬偶尔会到「Miss Chicago」跳舞,但也只是怀念地吃着炒面,不再跳舞跳到天亮了。一些高中生太保看到传说中的毛毬,都忙趋前向赤朽叶大姐头致意。毛毬大笑着说;「我已经引退了,大家放轻松一点。」
毛毬的前男友「魔鬼山中」那时跟了宵町巷的一个黑道大哥,当起流氓,完全和毛毬断了连络。也因为这样,这也使得爱抢毛毬男人的百夜那阵子也空闲起来。
那阵子只有孤独知道看似无精打采的毛毬暗地里在做什么,那时毛毬再次占据孤独的房间。重拾对少女漫画的兴趣,鞄有一次经过孤独房门外,听到毛毬说:「喔,还有投稿单元耶。」但她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毛毬考取了汽车驾照,规规矩矩地开着车到近郊的量贩店,买了成堆文具回来,她把这些文具带进孤独房间,埋头进行她的计划。
曾经无精打采的毛毬,之后仿佛浴火后的凤凰,重新振作,就在一年后的一九八五年。她有如极乐鸟一般再次华丽地跃上舞台,就连身为女儿的我,也不知道当时她在想什么,总之就在一年后,毛毬突然得到一份工作。
****
注1/为向神佛祈愿,信徒需绕行寺院或由「百度石」出发向本殿前参拜,往返百次。
风箱里的火焰
时值泡沫经济前夕,毛毬这群不良少年、少女厉经了年少轻狂、发光发热的青春岁月,在高中毕业的同时,他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长成大人。男孩们多半在当地就业,有人成为维修工人、建筑工人,也有人努力考上救护人员;女孩们则一个接一个怀孕、结婚、为人母。逐渐成型的泡沫经济,与他们宛如两条平行线,搭上泡沫化列车的不是他们,而是从前随身在他们背后的那群不起眼的好学生。
这群书呆子上大学后第一步就是买车,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浑身散发着都会气息。迪斯可舞厅里再也看不到大口吃炒面、在舞池热舞的小毛头,而是被女大学生和年轻粉领族取代,她们站上高台熟舞,享受聚光灯打在身上、万众瞩目的感觉;舞厅已经变成大人的游戏场。这群只知道读书的晚熟丙午女大学生开窍之后,换上紧身洋装,称霸都会夜晚的迪斯科舞厅。
另一方面。企业开始将经营触角向外扩展,持续取得银行融资;地价飞涨,炒地皮公司暗地里活跃;一般百姓也纷纷贷款购屋,穿上昂贵的名牌服饰;大学生毕业则成为企业业主的抢手货。然而这种盛况仅止于大都市,山阴地方的居民只能透过电视干瞪眼,红绿村的生活仍然一如往昔。
当时的毛毬对那些晚熟的「丙午女」大学生不屑一顾,瞧都不瞧一眼。她偶尔会到宵町巷去玩,在那里结识了一个丑陋的大学生男友,除此之外她的生活一切成谜。听说那个大学生是从外地来的,不知道毛毬那段可怕的过去。只当她是个擦着鲜红唇膏,长得还算漂亮的长发女子。而毛毬除了偶尔和男友出去,其余时间不分昼夜都呆在房里,像在画什么东西,鞄曾听过毛毬在房里自言自语说:「玫瑰花好难画喔……」听得她一头露水。毛毬每个月都会下山一次,拿着大信封到邮局投递,除此之外不是四处闲晃,就是躺在家里看漫画。家人开始觉得不对劲,万叶担心地说:「之前她太有精神很伤脑筋,但现在太安静了也很令人担心啊。」正当她委婉地和婆婆阿辰商量,打算再去神社「百次参拜」时,一个巨变造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