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3/3页)
“我也这么认为。读到杂志上引用的这段文字时,我眼前就出现了那熟悉的场景,而这个场景又和印在脑海里的《实地勘察报告》所记述的场景重叠在了一起。”香春课长挺起了弯着的腰说道。
“我要请教一下,作者空想出来的场景,有时也会偶然和实际场景相一致吧?”
“相似的情形估计有,但不可能像这样连细节部分都丝毫不差。”
“这就是说,作者肯定去过那里,并且是在案发之前?”
“可是,这位作者当时一直在他家佐贺县的唐津市,一晚上都没外出过。”
“此话怎讲?”
“刚才我跟唐津警署联系过。碰巧搜查课课长就住在作者下坂一夫家附近。据他说,下坂一夫在一个月前搬到福冈市去了,现在和新婚妻子住在公寓里。他父亲在唐津市内开着一家很大的陶器店,他本人计划最近在福冈市开一家分店。”
“一个月前搬到福冈市,那也是没办法的事。问题是,去年十月份,这个叫下坂一夫的人真的一直在唐津市?”
“是这样的。”
“这么说,他写的这个场景只是偶然巧合?细节也是?”
“不是偶然巧合,是看到实际场景后写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部长的目光变得严峻起来。
“我觉得写这段文字的人不是下坂一夫。同人杂志评论栏目的评论家不是也说了吗?小说中只有这段文字写得好,所以加以引用,其他部分都写得不行。所以我觉得,这一段文字不是下坂一夫写的,是别人写的。”
“这么说来,这部分是下坂一夫抄袭的?是剽窃或擅自引用?”
“是不是剽窃还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必须加以调查,找到那个真正写这篇文章的人……本部长。”
香春课长再次将脑袋凑近坐着的本部长。
“这段文字中隐含着寡妇被杀案中一个关键线索。被告铃木延次郎的口供中有好几处叫人难以理解的地方,这段文字恰好能够解释……本部长,我认为被告铃木延次郎应该不是真正的凶手,真正的罪犯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