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鳖灵童尸(第5/6页)
肉茧依然有生命一般微微蠕动,我拉着肉茧的双手,甚至能感觉到这股蠕动中奔腾不息的生命力量。可当我拉开肉茧的时候,却并没有在里面发现十二世开明王杜卢的肉身,只在肉茧中发现了好几条脐带一样的东西正绕着一个比拳头略大一圈的透明晶体。晶体悬空在肉茧的中央。
晶体的材质,赫然和封印敖雨泽的时光之沙晶体一模一样,只是里面封印着的并非是一个成年男子,而是一个蜷缩成一团只有鸭蛋大小的婴儿。
我嘴里咬着电筒,剥开晶体上缠绕的脐带,艰难地将晶体从肉茧中取出来,通过透明的晶体,发现这是个男婴。看上去刚刚成形不久还未到足月生产的地步,我甚至能看到男婴薄薄皮肤下细密的血管。
男婴微微闭着眼,像是陷入了沉睡,谁也不知道他这一睡到底已经有多少年。要知道这肉茧最早很可能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古蜀国灭亡前夕,那么这婴儿存在的时间是不是也有这么久?按照辈分算比现代所有人都要高上几十辈了。
这么看来这巨大的肉茧就像是一个母体子宫,里面孕育的生命就是眼前的男婴。那么先前从肉茧中涌出来的半透明淡黄色黏液,无疑就是如同羊水一般的营养液。
这个时候阿华也爬了上来帮忙。他看到我手中的晶体和里面的婴儿也微微吃惊。
“鳖灵童尸。”阿华的嘴里冒出一个我从未听过的名词。
“你认识这玩意儿?”我有些好奇。
“听说过,不过一直以为是一个传说,没想到是真的。”阿华有些感慨。
我将手中的晶石递给阿华,阿华仔细端详了一阵,最后很肯定地说:“没错,是鳖灵童尸。你听说过当时的鳖灵出现在蜀国的故事没有?”
鳖灵的传说我当然听说过,要知道我先祖杜家的王朝,可就是交在了鳖灵手上。传说鳖灵本不是古蜀地区的人,而是生于多江湖的荆楚,精通水性。可鳖灵却掉入河中淹死,最后溯江而上,来到成都平原,见到当时的蜀王杜宇,被杜宇立为蜀相。因在位期间有着治水的大功,后来杜宇传王位给鳖灵。
《华阳国志·序志》就曾记载:“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
要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历代蜀王更迭,要么是血亲之间王位相传,要么是通过战争一个部族推翻另一个部族,就如同杜宇王朝当年推翻鱼凫王朝。可到了鳖灵这一代,最后杜宇王居然选择了禅让这样古老的方式,可以说是自三皇五帝禅让外的首例了。
我相信既然我们杜家能传承到今天,当年的杜宇王肯定也是有后代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杜宇王选择了将王位传给鳖灵,而不是他的直系子孙呢?
鳖灵治水功绩巨大,这只是原因之一,可是功高震主,要因此获得王位未免太小看了治理了蜀国几百年的杜宇王朝。
而且在传位的过程中,鳖灵以及后续的十一代蜀王,都没有获得过古蜀国历任蜀王最重要的金沙血脉,也就是神血传承。实际上这样的得位过程,在古蜀国的传承中也未必就正式。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历任开明王对于神血的渴望,可能比杜宇王朝之前任何一代蜀王都要强烈。这才有了最后一任蜀王,十二世开明王杜卢要让五丁设计击杀巴蛇,然后以周围的十二铜人大阵来汲取巴蛇神的神力获取神力。
只是或许连十二世开明王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举动不仅没有让他得到神血和神力,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国家,让绵延了几千年的古蜀国,被秦国的张仪、司马错带领的大军灭掉,成为千古笑柄。
这中间很可能是身为张家人的张仪起到了误导十二世开明王的作用。张仪是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动六国改变国策的纵横家,因此抓住蜀王的心理,定下灭蜀大计,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眼前的鳖灵童尸,很可能就是十二世开明王的手笔,目的就是靠巨蛇头颅外的十二铜人大阵汲取巴蛇神的力量汇聚到鳖灵童尸上,最后将神力汇聚成一滴完整的神血,然后再想办法将这滴神血导入到开明王室自身的血脉中。
“传说当时鳖灵死后,沿着河水逆流而上到了今天的郫县地区的尸体,就是一个被封印在大冰块中的小孩。只是这个小孩被打捞起来后,包裹着他的冰块突然融化,小孩也迎风长大,成为善于治水的鳖灵。蜀王杜宇也是听说鳖灵出现时的神异,才拜他为相。”阿华说道。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鳖灵初到蜀国时是个被封在冰块中的小孩这件事,史书中似乎并没有记载。”我好奇地道。
“很简单,因为我就出生在郫县,而我的祖辈,就是当时将鳖灵从河中打捞起来的渔民之一。只是祖辈们当然不认识这古怪的晶体,以为是冰块。不过当时的晶体中封着的应该是一个几岁的孩子,没有眼前这个小而已,要不然也不会被渔民从江面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