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推背(第5/23页)

裴玄静目不转睛地盯着凌烟阁,心潮起伏,难以自已。

她忍不住恳求道:“郭大人,我可以过去看看吗?”

“这……裴炼师啊,非是我为难于你,这凌烟阁平常是进不去的。只有在节庆或祭奠的特殊日子,由圣上带领着方可入内。所以……”

“我不进去,就在外面站一会儿,可以吗?郭大人!”

郭鏦无奈地点了点头。他本性忠厚,又觉得欠了裴玄静的情,实在没办法拒绝她。

马车就停在松柏林前。裴玄静下了车,缓步向凌烟阁走去。她走得很慢,鞋底踏在林间杂草小道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小径两侧的石灯笼已被百年风雨雕琢得十分光滑,内部长满青苔。周围尽是参天古木,每棵苍松的树身都比一人环抱还要粗——树犹如此,须知它们都与大唐同龄。

凌烟阁伫立在松柏环绕的林荫尽头,周围沙土铺地。朴实无华的三层小楼,即使裴玄静已经数度看过它的模型,仍然被其洗尽奢华的真实模样所震撼。

大明宫中随便一座楼阁,都比它富丽百倍。但就是这座小楼,凝聚着大唐两百年来的忠魂,奠定了整个帝国的根基。也许正因为功勋太伟大,业绩太辉煌,只有回归本质才能配得上它。

裴玄静在凌烟阁前站定。被两百年的沧桑包围着,她感到内心一片空灵,难得的平静。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长吉,长吉。”她在心中默默呼唤这个名字,“你可知一切均由你而起……”

“裴炼师!”

裴玄静惊讶地望着那个刚从凌烟阁中闪身而出的女子——宋若昭。

“真想不到在此巧遇。久违了,裴炼师。”宋若昭笑意盈盈地来到她的面前。

裴玄静这才回过神来,忙道:“好久不见。宋四娘子,别来无恙?”

最后一次见到宋若昭还是在襄阳公主的婚礼上。一眨眼两载已过,她的外表倒是没什么变化,容颜娇美而态度从容,虽着一身男装,但那柔软轻盈的举止,诚如临水照花一般旖旎多姿,惹人怜爱。

真有意思。裴玄静不禁心想,进入大明宫这两年来,许多人她都见不到了。可是突如其来的,他们又都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

“裴炼师怎么会到太极宫来?”宋若昭微笑着问。

“我……”裴玄静朝身后看了看,郭鏦大人远远地站在松柏林外,正朝这边张望呢,“是郭大人带我来看三清殿的。”

“三清殿?”宋若昭的眼珠一转,“我知道了,吐蕃人质的案子是裴炼师破的。”

裴玄静微笑着默认了,宋若昭还是那么聪明。

宋若昭过来牵裴玄静的手:“请炼师随我来。”

“去哪儿?”

“入凌烟阁一观啊。”

“我可以吗?”裴玄静半信半疑地问,“郭大人说过,没有圣上的许可,任何人不得擅入凌烟阁。”

宋若昭又是一笑:“炼师不想进去看看吗?”

“当然想。”

“那就走吧。”宋若昭道,“我有圣上的特许,炼师无需多虑。”

裴玄静不再迟疑,跟随宋若昭走进凌烟阁。

阁内一如其外,雕梁画栋一应皆无。四面墙上一幅接一幅连缀着的,全都是功臣的画像。无需仔细去辨认,裴玄静知道他们是谁,所以她不敢直视,唯恐自己的目光会冒犯到他们。

在宛若永恒的静谧之中,裴玄静没有想到皇帝,没有想到武元衡,甚至没有想到长吉。凌烟阁剥夺了她的思维,也将一切多愁善感的情绪挡在门外。无上的崇高里,没有喜怒哀乐的位置。

良久,裴玄静转回身,向默默在侧的宋若昭问:“我听说凌烟阁平常无人可以出入,为何四娘子会单独在此?”

“炼师听说过《推背图》吗?”

“《推背图》?”裴玄静闻所未闻,“那是什么?”

“裴炼师没有听说过《推背图》,但一定听说过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两个人吧。”

裴玄静点了点头。

在大唐,李淳风和袁天罡确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传,这两位都是太宗皇帝贞观年间的奇人,精天文、历算,擅易学,尤以相术卜卦为长。关于袁天罡,最广为人知的传说,就是他在则天女皇刚出生后不久,便根据婴儿的容貌断言:“龙睛凤颈,极贵之相。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几十年后,武则天果然登基成了大周皇帝,成就一代女皇的旷世传奇,袁天罡的神奇预言也随之流传天下。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同时代人。据说二人相交甚厚。袁天罡始终与朝廷若即若离,李淳风却曾入仕为官,在贞观年间先后任过太史丞和太史令,掌管天象和历算。而民间流传最广的李淳风的故事,竟然也与女皇武则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