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如天(第23/25页)
“哎哟!”吐突承璀忙不迭地去捂李忠言的嘴,“求求你别再乱说了!”
李忠言将他的手打落:“你放开!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就让我说个痛快吧。总之没有旁人能听见就是了,你怕什么!”
吐突承璀喘着粗气道:“那……另外两个字的离合诗又是打哪儿来的?”
“‘真’字的四句:克段弟愆休,颍谏孝归兄。惧恐流言日,谁解周公心。则是白居易写的。他曾作过的《放言五首》,其三中有句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用的是同样的典故。”
“最后一个‘现’字呢?”
“觐呈盛德颂,豫章金堇堇。琳琅太尉府,昆玉满竹林。又是金又是玉的,足见闺阁之风,乃出自女子手笔。”李忠言冷笑着问,“在大明宫中,除了咱们的女尚书宋若华,还有哪位闺阁能作出如此佳句呢?”
“宋若华啊!”吐突承璀惊讶得无以言表。
少顷,李忠言道:“其实我抄下来的离合诗远远不止这几句,但恰恰是这十六句,组成了‘真兰亭现’四字。当我在丰陵拼出‘真兰亭现’后,心中便形成了一个计划,专用来对付武元衡!”
“你当真那么恨他?”
“当然,原因我方才已经讲过了。元和一朝,武元衡简直就是踩着永贞的尸骸上位的。不可否认,他在削藩一事上功不可没。可是元和十年时,圣上欲召回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明明有重新启用他们的意思,却被武元衡阻挠,又都落了空。我知道武元衡在怕什么。他就是不愿意永贞旧人重新站在朝堂之上,站在他的对面。因为到那时,过去的恩恩怨怨就会被重新翻出来,他武元衡一手遮天的风光日子也就到头了!”
李忠言的话字字诛心,吐突承璀不禁长声喟叹。其实武元衡活着时,吐突承璀同样对其怨恨不已,因为武元衡占去了皇帝太多的信任,也因为他想方设法阻止宦官攫取更多的权力,首当其冲最受伤的就是吐突承璀。然而吐突承璀也不得不承认,武元衡所做的一切绝非出自私心。平心而论,武元衡的确是最忠实于皇帝的臣子。所以对于李忠言的刻骨仇恨,就连吐突承璀亦无法苟同,当然,现在已无必要就此争论了。
吐突承璀思忖着问:“我还是想不通,何以一首离合诗就能离间武元衡和圣上的关系呢?”
李忠言得意地说:“我设法将离合诗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是哪一个帮你做的?”吐突承璀又露出一脸凶相来。
李忠言不慌不忙地回答:“魏德才。”
“魏……”吐突承璀不能相信李忠言的话。栽赃到一个死人头上,还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死人,再容易不过了。但是……他狐疑地打量着李忠言,考虑了一下,决定暂不追究这些细节了。不管李忠言安插在皇帝身边的人究竟是谁,今天过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收拾他们。目前李忠言谈兴正浓,务必要让他不停顿地说下去,说得越多越好。
于是吐突承璀问:“你认为圣上看到离合诗会怎么做?”
“他会非常担心。圣上未必能立刻解出‘真兰亭现’这四个字来,但一定能看出此诗别有深意,代表着有人在暗处觊觎什么。所以,圣上定会找最信任的饱学之士来帮忙。”
“于是圣上便……找了武元衡?”
李忠言微微一笑:“我认为圣上有两个人选,其一是武元衡,其二就是宋若华。”
吐突承璀恍然大悟:“有道理!因此你特意选择了他们二人的诗句放在其中?”
“因缘际会而已。”李忠言道,“只能说在若干年前的东宫诗会中,就已经埋下了后事的种子。按照我的盘算,不管圣上找了武元衡还是宋若华,此二人见到这首离合诗后定会惊惧万分。因为首先,这里面有当年他们在东宫与永贞党人唱和的证据。尽管元和以来,他们二人都竭尽所能与那段往事切割,然一旦旧事重提,圣上再怎么信任他们,心里也会相当不舒服,从而生出嫌隙。其次,以他们二人的才学,应能立刻离合出‘真兰亭现’四字,但对于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却又肯定疑虑重重。所以他们只能向圣上撒谎,声称自己一时无法破解此诗,请求圣上将这个谜题全权交给他们去办,从而争取主动,便于攻守。”
吐突承璀直摇头:“真没想到啊,你这家伙居然盘算得这么深了!”
“我在丰陵成天无所事事,还不是盘算这些。”
“好好。”吐突承璀问,“你要报复的人是武元衡,为什么还要扯上宋若华呢?”
“算她倒霉,写了‘现’字的离合诗,正好能用得上。不过,宋若华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人。永贞期间,她也曾在暗中支持禅位。当年德宗皇帝将她召入宫中,先皇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故而宋若华怀恨在心,挑了先皇最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