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疑团再起(第7/8页)

“是的,我对你说过。”华默不明白他为何要问这个。现在他们在一间咖啡馆里,南宫也坐在旁边。

“我已经了解到罗翔这个人的过去,他是从M市来到莱辛城的,并且他是周立的父亲。”

“我还记得我问起他的家人……他说过,他儿子……”

“可他儿子六年前就死了。”

“现在想来,他的眼神里真的满是悲伤。他只有一个儿子吗?”

“据我所知是的,如果他还有别的儿女,当地的街坊会知道的。”

“等等,他曾说过,他很快就要见到他儿子了。”华默说。

亦水岑和南宫都是一惊。

“如果他见到他儿子,除非他死了。”

“而他在一个小时后就死了,被面具人所杀。”

亦水岑闭上眼睛,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思维……他睁开眼睛:“你能回忆一下他在临死前向你描述的凶手模样吗?”

华默疑惑地回忆了一遍,“就是那个面具人的特征。”

“他说凶手从后院跑了?”

“是的。”

“那么杀黄昆的那个面具人,目击者是怎么形容他的呢?”

“那些邻居说他们并没看得太清楚,只说他的装束像是一部电影里的变态狂。”

“他们只是远远地看见他上了一辆汽车,是吗?”

“是的,一辆灰色的汽车,车牌并不清楚。”

亦水岑愣了片刻,扭头面向南宫:“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们都被耍了。自杀的不仅仅是驯兽师一人。”

“此话怎讲?”

“工匠,工匠也是一心求死,他说过他很快就要和儿子见面。”

“但他是被面具人杀死的!”南宫和华默都叫了起来。

“是的,那个面具人只存在于他的叙述中。”

“你说什么?”华默惊叫道,“你说他是骗我的?根本没有面具人?那么是谁给了他一刀?”

“他自己给了自己一刀。”亦水岑说,“现在想来,后院那堵墙上的脚印也是假造的,我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其实,那不是一个人翻墙时的脚印,而是一个人从墙上下来的脚印——如果你受了主观思想的影响,几乎是觉察不到区别的,还有屋内的血迹,表明有人曾带血移动到了后院口,如果工匠是被面具人所杀,他为什么要在死前费劲地移动,还有那把刀,为什么面具人要将它丢在犯罪现场?”

“那么……那么……”

“现在想来,情况应该是这样:工匠先是在后院的墙上造成有人蹬墙逃走的假象——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布置,说不定在遇到华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其实他可以真实地翻一次墙,但他大概认为两种脚印是没什么区别的。然后他朝自己的要害刺了一刀,再用最后的力气移动到后门口,将带血的刀抛至墙边。唉,我当时就觉得那些血迹,包括院子里那些从刀上掉下的血点,似乎都有点不合常理。”

“但是……关于血迹的古怪,办案的警察难道察觉不到……”

“他们当然察觉得到,可是他们的思维重点在那面具人身上,谁能想到工匠是自杀?工匠临死前清清楚楚地告诉各位街坊,是那面具人干的,这和黄昆被杀一案相同,大家注意的当然只是那个面具杀手。”

“等等!”华默叫了起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什么要撒谎?”

“因为……”亦水岑顿了顿,“因为他想让你误以为他真的死于面具杀手之手,从而让你在下一次行动时,顺利地开枪杀了顾金城。”

“什么?”南宫和华默都瞪大了眼睛,“他的目的是要顾金城死?”

“我想是的。”

“等等!”南宫说,“这有几个漏洞,既然工匠本来就不想活了,而他又想要顾金城死,为什么不亲自去杀了他,再说,华默开枪是因为顾金城正在玩那该死的游戏,工匠怎么知道这时间上的准确性?”

“很好理解。工匠不亲自杀人是因为他不想被当做杀人犯,也许他认为用这种方式才能让他得到快感,或者这才是对顾金城最好的惩罚。至于时间上的准确性,你忘了吗,顾金城干那些事情总是很有规律的,他有固定的会友时间,工匠完全有可能掌握这些规律。”

华默和南宫都陷入了沉思。

“我之前就说过,有人给华默磁带的原因是想让顾金城死。但之前一直有个逻辑问题:那就是,既然有人可以连续杀两个人,为什么不亲自去杀顾金城?而现在这就解释得通了。工匠以自己的死来确保顾金城的死。”

“但黄昆也是被面具人杀的。”

“是的,的确有个杀人者存在。目击者只是远远地看到那个面具人,这给人的冲击并不大,但如果罗翔在临死前自己说出面具人的特点,结合黄昆被杀案,会让人们——特别是华警员,将这个面具杀手深深地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