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线密布(第13/22页)

“你确定是他?”

“不能确定,但至少有八成的把握。”

“白衣剑客吗……”蒋济摇了摇头。白衣剑客不是个人,是个传奇。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是白衣剑客出手的案子,寥寥无几,但风闻西凉牛辅授首、江东孙策遇刺、鲜卑轲比能暴毙都是白衣剑客所为。只是,这么多年了,从未有人知道白衣剑客的真正面目,不知道他年岁几何,甚至不知道他偏向于哪一方诸侯。

“我希望不是他。”蒋济叹气道,“不然的话,这许都的水该有多浑?”

贾逸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无法回答。

“我们的进度太慢了。”蒋济换了个话题。这个私铸场是在第九天的夜里,郭鸿才查到的。那柄断刀确实是在这里锻造的,里面的木箱中发现了一些相同模样的腰刀,但是却没有找到人。这里大概在进奏曹遇袭之前,就已经没了人影。

“仔细搜搜,或许能发现什么线索。”蒋济跳下马,招呼了贾逸一声,“走,进去看看。”

低矮的土院墙圈起来的地方,足足有好几亩。北面多是些已经被毁坏了的火炉、铁毡,南面是一个宽阔的竹棚,竹棚下面堆放着一些木炭和工具。这里面东西虽多,看起来却并不凌乱。通常来说,放火是最好的毁灭痕迹的做法,但显然这里原来的主人并没有这么做。或许是他觉得进奏曹未必会追查到这里,也或许是他担心大火会过早地暴露这个私铸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里保存得还相对完整,至少不会让人空手而归。

“你怎么看?”蒋济问道。

“锻造兵器,木炭用量很大,不可能自己烧制,这算一条线索。工匠们在这里住宿吃饭,要采买大量食物,这也算一条线索。不过用处都不怎么大。”贾逸的情绪有些低落。

“这两条线索可以追一下,但不能把希望全部放在这上面。”蒋济道。

“陈祎那里,有用的消息也不多。”贾逸道,“虽然筛选出了十三个人,但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汉帝最近很小心,召见人的时候总是屏退左右,陈祎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近身。”

“这十三个人里面,有没有特别可疑的?”

“王粲的两个儿子王安、王登,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宋忠之子宋季……”

“没有重点人物?”蒋济皱眉。

“我现在看谁都可疑。”贾逸苦笑道,“已经派人把这十三个人全部盯了起来,反正进奏曹现在又不缺人。”

蒋济走进竹棚内,道:“曹植那里呢?”

“曹植?”贾逸皱眉道,“他那里……”

“我一直在想,这件事临淄侯有没有参与到里面?上次他打猎遇刺,刚巧咱们在场,以他的性格,会不会怀疑那件事咱们有份呢?”

“大人你的意思是……这次伏击咱们,出自于他的报复?”

“这个仅仅是我的猜测。”蒋济道,“没有任何证据,我也就是跟你说说。”

贾逸点头:“大人放心,我现在小心得很。还有件事,不知道大人注意到了没有。”

“什么?”

“伏击我们的人,进退有序,号令森然,我总觉得……”贾逸停了下来,不语。

蒋济没有搭话,作为进奏曹西曹署主簿,他上报的是被山贼流寇伏击。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当晚参与伏击的,不可能是山贼这种乌合之众,贾逸说得对,看那些人的作战习惯,倒很像……

“是正规的军队。”贾逸忍不住说了出来。

“寒蝉能把手伸进部队里的可能性不大,调动正规军队伏击进奏曹,更是不可能。”蒋济顿了顿,道,“除非他本来就是军方的人,你怀疑……”

“我筛查了一遍许都城内和方圆百里之内的驻军,在我们被伏击的当晚,并无超过五十人以上的正规部队调动。”

蒋济明显松了口气:“还好。”

“排除了这个可能性,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那些汉室旧臣和荆州系大臣手下,应该不少家将家丁,会不会是他们暗地里组织起来这些人,操练军阵并伏击了我们呢?”贾逸道,“当晚伏击我们的人数,至少在五百人左右。对比我们的折损人数,他们大概有八十人负伤或死亡。”

“查了吗?”

“正在查,不过这样很难。那些汉室旧臣和荆州系大臣家中原本有多少家将家丁,我们起先并不知道。而且由于这些人家中门禁相对来说比较严,很难掌握他们家中的人数增减。就算他们真的有八十人死亡,均摊到每家,也至多一两个人而已。而在这些人家中,少一两个人根本不怎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