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试探(第10/16页)

“禀夏侯将军,发现了杨修往营区深处逃去的踪迹,但我等怕是调虎离山之计,只分了两人前去追捕,剩下的人又返回了营门。”

“嗯。”夏侯惇面无表情地点头,大刀金马地站在原地。

不消一会儿,杨修被推搡着走了回来。

他笑吟吟地道:“啧,啧,原来是盲夏侯啊,敢情我在营盘里转悠了大半天,竟不知道这么多人跟着我。”

“夜已深了,你要去哪里?”夏侯惇冷冷开口。

“找茅厕啊。”杨修挖着鼻孔道。

“为何突然奔逃?”

“因为急嘛。”

“虎贲卫喝止了你,为何并未停步?”

“他们在我身后大呼小叫的,说的什么也听不清,我还以为这几个夯货要跟我抢茅厕呢,还不赶紧跑快点?”杨修嘿嘿笑道,“盲夏侯,程昱安排你们跟着我,是不是怕我在大营里迷了路?”

夏侯惇上前几步,“呛啷”一声抽出长剑,架在杨修脖子上,冷冷道:“杨修,你以为我不敢砍了你?”

杨修歪着头,笑道:“盲夏侯觉得我现在该怎么做,抱着你大叫英雄饶命吗?嘿嘿,杨某本来也想这么做,但是你身上好臭啊,几天没洗澡了,应该有不少跳蚤吧,我可不想被染上。这得好好琢磨一下。”

夏侯惇淡淡道:“杨修,想不到你一介轻浮之辈,也有如此胆力,我先前倒是小看了你。”

“好说,好说,盲夏侯你反正只剩一只眼睛了,小看人是正常的。”

夏侯惇刀刻一般的脸上并无表情,反而收剑入鞘,道:“杨修,我不杀你,你该喝酒喝酒,该赌钱赌钱去吧。”

言毕,他示意虎贲卫一起离开。

杨修摸了摸脖子,道:“怎么,盲夏侯你主持军纪,就由得杨某在军营中浪荡?”

夏侯惇头也不回,挥了挥手,自顾自地离开了。

杨修沉默,仰头望向天空。灰蒙蒙的雾气悬浮在空中,阻挡住了视线。“大雾弥漫啊……”他喃喃道,“真不是个好兆头。”

走进军帐,杨修稳了下心神,借着油灯的亮光坐到了榻前。榻上的许褚仍昏昏沉沉地睡着,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杨修摸出腰间的酒葫芦,意兴阑珊地抿了一口,叹了口气道:“死胖子。”

既然情报送不出去,那刘备是死是活,就听天由命吧。杨修又抿了口酒,看着许褚发愣。看起来这次押粮,是程昱的一箭双雕之计。如果西蜀对此次粮草运送视而不见,那么程昱就可以推断西蜀是得知杨修也在押粮队,投鼠忌器才放弃了伏击,从而能按照这个借口把自己给拿下。结果西蜀派出了以赵云为首的劫粮队,让程昱推断出刘备很可能就在阳平关附近。是西蜀的疏忽吗,还是这个诱饵太香?是的,军粮耗尽是兵家大忌,若真的借由这次劫粮,让曹营军粮不济,曹魏只有退兵。到时候西蜀趁着曹军士气低迷之际,予以追击,仍是一场大胜。如果换作自己是刘备,就算觉得很可能是陷阱,也要试上一试。只可惜,这一试,暴露了自己的所在。

程昱说派了张郃尾随赵云,张郃为人稳重,性格内敛,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现在大概已经摸清了刘备的所在。莫非刘备气数真的到此为止了吗?

杨修又重重叹了口气,灌下一大口酒。

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到头来这天下间,仁义还是折服不了强权吗?若是大汉被曹魏取代,只怕维系了近五百年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终将被人遗忘。日后,这天下的百姓或许都会觉得强权者拥有天下是天经地义的,而所谓的仁者、智者、贤者都是用来装点门面的饰物。

五百年来,从秦皇嬴政到太祖刘邦再到世祖刘秀,就连篡政的王莽,都是选了儒学作为国教。但是魏王曹操,嘿嘿,当初的“乱世之奸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唯才是举的三道求贤令,曹操将儒家置于何地?说的做的,明明就是法家!若是曹魏当权,五百年的儒家传承啊……莫非真要发生变革了吗?

历史的转折点,莫非真的就在这里?

历史,历史。哈,哈,哈,杨修仰着头,竟然笑出了声。他又灌下一大口酒,竟然有了些许的醉意。他清楚地记得,多年前跟祢衡谈起过历史。那家伙说,所谓的历史,只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娼妓罢了。成王败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或许商纣王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周武王没有那么英明神武。当时自己还跟祢衡争论,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想来,说不定也有些道理。历史,不过是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需要对相同的事情进行不同的歪曲罢了,时间越长,原貌越模糊不可见。有多少人,多少事,悲欢离合都被泯灭在历史的滔滔浊流之中,泛不起一个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