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杨生花(第4/6页)

他们商量妥当,要到思敬那里去打听这老妇人的来历。思敬与朱老先生虽是连襟,却很少往来。因为朱老太太的四妹很早死,只留下一个儿子砺生。亲戚家中既没有女人,除年节的遗赠以外,是不常往来的。思敬的心情很坦荡,有时也诙谐,自妻死后,便将事业交给那年轻的儿子,自己在市外盖了一所别庄,名作沧海小浪仙馆,在那里已经住过十四五年了。白手起家的人,像他这样知足、会享清福的很少。

小浪仙馆是藏在万竹参差里。一湾流水围绕林外,俨然是个小洲,需过小桥方能达到馆里。朱老先生顺着小桥过去。小林中养着三四只鹿,看见人在道上走,都抢着跑来。深秋的昆虫,在竹林里也不少,所以这小浪仙馆都满了虫声、鹿迹。朱老先生不常来,一见这所好园林,就和拜见了主人一样,在那里盘桓了多时。

思敬的别庄并非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只是几间覆茅的小屋。屋里也没有什么稀世的珍宝,只是几架破书,几卷残画。老先生进来时,精神怡悦的思敬已笑着出来迎接。

“襟兄少会呀!你在城市总不轻易到来,今日是什么兴头使你老人家光临?”

朱老先生说:“自然,‘没事就不登三宝殿’,我来特要向你打听一件事。但是你在这里很久没回去,不一定就能知道。”

思敬问:“是我家乡的事吗?”

“是,我总没告诉你我这夏天从香港回来,我们的船在水程上救济了几十个人。”

“我已知道了,因为砺生告诉我。我还教他到府上请安去。”

老先生诧异说:“但是砺生不曾到我那里。”

“他一向就没去请安么?这孩子越学越不懂事了!”

“不,他是很忙的,不要怪他。我要给你说一件事:我在船上带了一个老婆子。……”

诙谐的思敬狂笑,拦着说:“想不到你老人家的心总不会老!”

老先生也笑了说:“你还没听我说完哪。这老婆子已六十多岁了,她是为找儿子来的。不幸找不着,带着媳妇要回去。风浪把船打破,连她的媳妇也打丢了。我见她很伶丁,就带她回家里暂住。她自己说是从沧海来的。这几个月中,我们夫妇为她很担心,想她自己一个人再去又没依靠的人;在这里,又找不着儿子,自己也急出病来了。问她的家世,她总说得含含糊糊,所以特地来请教。”

“我又不是沧海的乡正,不一定就能认识她。但六十左右的人,多少我还认识几个。她叫什么名字?”

“她叫作云姑。”

思敬注意起来了。他问:“是嫁给日腾的云姑么?我认得一位日腾嫂小名叫云姑,但她不致有个儿子到这里来,使我不知道。”

“她一向就没说起她是日腾嫂,但她儿子名叫成仁,是她亲自对我说的。”

“是呀,日腾嫂的儿子叫阿仁是不错的。这,我得去见见她才能知道。”

这回思敬倒比朱老先生忙起来了。谈不到十分钟,他便催着老先生一同进城去。

一到门,朱老先生对他说:“你且在书房候着,待我先进去告诉她。”他跑进去,老太太正陪着云姑在床沿坐着。老先生对她说:“你的妹夫来了。这是很凑巧的,他说认识她。”他又向云姑说:“你说不认得思敬,思敬倒认得你呢。他已经来了,待一回,就要进来看你。”

老婆子始终还是说不认识思敬。等他进来,问她:“你可是日腾嫂?”她才惊讶起来,怔怔地望着这位灰白眉发的老人,半晌才问:“你是不是日辉叔?”

“可不是!”老人家的白眉望上动了几下。

云姑的精神这回好像比没病时还健壮。她坐起来,两只眼睛凝望着老人,摇摇头叹说:“呀,老了!”

思敬笑说:“老么?我还想活三十年哪。没想到此生还能在这里见你!”

云姑的老泪流下来,说:“谁想得到?你出门后总没有信。若是我知道你在这里,仁儿就不至于丢了。”

朱老先生夫妇们眼对眼在那里猜哑谜,正不晓得他们是怎么一回事。思敬坐下,对他们说:“想你们二位要很诧异我们的事。我们都是亲戚,年纪都不小了,少年时事,说说也无妨。云姑是我一生最喜欢、最敬重的。她的丈夫是我同族的哥哥,可是她比我小五岁。她嫁后不过一年,就守了寡——守着一个遗腹子。我于她未嫁时就认得她的,我们常在一处。自她嫁后,我也常到她家里。”

“我们住的地方只隔一条小巷,我出入总要由她门口经过。自她寡后,心性变得很浮躁,喜怒又无常,我就不常去了。”

“世间凑巧的事很多!阿仁长了五六岁,偏是很像我。”

朱老先生截住说:“那么,她说在此地见过成仁,在摩托车上的定是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