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自传(1)(第6/26页)
当我正一心一意地改进我的文体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一本英语语法书(我想这是格林伍德撰写的),在结尾处有两篇关于修辞与逻辑的简短介绍,关于逻辑那篇的结尾处,有苏格拉底以对话法进行论辩的实例。此后不久,我就买了一部色诺芬的《苏格拉底的重要言行录》,其中有许多对话法的实例。我被吸引住了,转而采用这种手法,放弃了我唐突的辩驳以及武断的立证,却装成一个谦逊的心存疑虑而发问的人。那时,通过阅读沙夫茨伯里和柯林斯的作品,对于我们的宗教教义的许多条款,我都持怀疑态度。我发现这种方法对我是最为稳妥的,却会使争论的对方十分窘迫。因此我很喜欢这种方法,并反复练习。而后我在引导人们的思维方面变得熟练而巧妙,即使是博识的人,也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我常常使他们陷入他们无法自拔的困境,而我自己和我的论题却常常获得原本不应该的胜利。我使用这种方法一直持续了几年,但是渐渐放弃了,只保留了以谦虚谨慎的方式来表述自己观点的习惯。当我提出任何可能引起争论的观点时,绝不使用“一定”、“毫无疑问”,或者其他任何表示绝对肯定的字眼。转而我会说,“我猜想或料想某事是如此如此”,“因为什么什么原因,在我看来这件事好像是这样”,或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想是这样,或者那样”,或“我想是这样的”,或者“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情况是这样的”。我相信,在我向他人灌输我的观点,以及说服人们采用我不时努力提倡的行为时,这种方法非常有益。并且,由于谈话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教诲人或者被教诲,取悦人或者说服人。因此,我奉劝那些善良的聪明人,不要因为采取独断式的态度而削弱他们行善的力量,那些方式总是让人觉得愤慨,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因而将语言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即交流思想和增进感情的目的)破坏无遗。因为,如果你想传授知识,肯定、武断的态度也许会引起矛盾,还会妨碍坦率的交流。如果你想从别人的学识经验中获得信息、取得教益,同时却固执己见,那些不喜欢争论的、谦虚、明智的人很有可能在你出错时听之任之。以这种方式,你是很难取悦你的听话者或是赢得别人的赞同的。蒲柏说得好:
“你不应以教训的口吻去教导人,别人不懂的东西你应当作为他们遗忘的东西提出来。”
他接着又劝告我们说:
“即使有把握,也要谦虚谨慎地说出来。”
蒲柏很可能接下去用他在其他地方的一行联句在这里与上文结成联句,我想这一行放在原来那里没有这里合适。
“因为傲慢就是愚蠢。”
如果你问,为何这句在原诗里不合适?那我只好引用原诗了:
“不谦逊的言辞不给辩解留余地。
“因为傲慢就是愚蠢。”
那么,愚蠢(假如人不幸很愚蠢的话)不就是他傲慢的理由吗?因此,这两行诗这样写,不是更合理吗?
“大言不惭,只有这唯一的理由,
“那就是傲慢就是愚蠢。”
然而,究竟是否如此,愿高明之士不吝赐教。
从1720年或者1721年,我哥哥开始出版报纸了。那是在美洲殖民地出现的第二份报纸,称为《新英格兰报》。在它之前唯一的报纸是《波士顿邮报》。我记得他的一些朋友劝阻他出版那个报纸,说那个事业不太可能成功,依他们判断,殖民地有一家报纸就已足够。现在(1771年),这里共有不少于二十五家报纸。然而,我哥哥还是按原定计划执行。当报纸排好了版,印好之后,他就派我到镇上的街头巷尾给顾客送报纸。
他的朋友当中有一些聪慧的人,他们以给这家报纸写些文章作为消遣,这使得该报纸声名远扬,需求量更大。这些绅士们也经常来拜访我们。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文章得到认可的原因后,我跃跃欲试地想要自己动笔试试;但由于我还是个孩子,并怀疑如果我哥哥知道是我写的,他会拒绝发表我写的任何东西,我设法改变我的字迹,写了一篇匿名的文章,晚上悄悄地放在印刷行的门下面。第二天早晨我写的文章被哥哥发现,当他的写作朋友照常来访时,还拿来与他们交流一番。我听到他们读了我的文章,还对其进行了评论。我发现我的文章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就其作者进行猜测时,提到的都是我们中有学问、有智慧的知名人士,这使我甚是高兴。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的文章能侥幸得到这些人的赏识,也许他们并没有我当时认为的那么有鉴赏力。
这次经历鼓舞了我,所以我又写了几篇文章,同样得到他们的赞许,并予以发表。我一直保守我的秘密,直到我那一点点写作这种文章的见识用尽之时,这个秘密才被拆穿。此时,我哥哥的朋友对我开始重视,但是这使我哥哥不高兴,因为他认为——或许他有充分的理由——他们那样做会使我太过自负。或许这是那段时间里我们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虽然他是兄长,但他把自己当成我的雇主,而把我当是他的学徒而已,相应地,他想我和其他人一样为他效力,而我认为他要求我做的某些事过分地降低了我的身份,希望兄长能多迁就自己一点。我们常常在父亲面前争吵,我还猜想,如果我不是在正义的一方,那么就是更能说善辩,因为父亲的裁决基本都是向着我的。但是哥哥性情暴躁,还经常打我,我因此很生气。而且想到我的学徒生涯太过沉闷,我一直都想有某次机会可以使其变短,最终这个梦想以一个意料之外的方式实现了(5)。